在云南种茶是“濮人”先行
发布时间 2009-06-30 浏览 25404 次
传说是前人蒲满族 (即布朗族)所种,爱尼族从墨江县搬到勐海南糯山,迄今已有五十六代,在爱尼族搬到南糯山前,已有了这些茶园,如以每代十八年到二十年计算,南糯山的茶园至少已有一千多年以上,在―干多年以前的唐朝时期,蒲满族已在南糯山种植了茶树。

  2、布朗族现在的分布区域为勐海,澜沧,景东,双江,镇康,临沧,耿马,云县等县,而这些地区也就是解放前云南大叶种茶叶的主产区。1939年时,上述数县已成为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当时全省有26个县产茶,共产茶87700担,其中,勐海29000旧担,澜沧3000旧担,景东及景谷12000旧担,双江11000旧担,临沧(缅宁)4000旧担。云县600旧担,合计 60400旧担,占全省茶叶产量的68%。

 3、崩龙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及保山地区的保山等县,据有关报刊报导,云南大树茶的主要分布区也就在德宏州各县,如瑞丽登戛乡有茶树20万株(1957年4月2日团结报),潞西有野生茶80万株,盈江山区有40万株荒野茶(云南茶讯第29期1959年11月7日),梁河有野生茶,当地农民砍倒茶树,砍断枝叶采茶(1957年4月11日团结报)。

  4、除上述等县外,凡是古“濮人”居住过的县,现在有的是该地区的茶叶主产县,有的是大树茶的生长区。如古称“仆水”的元江县,是玉溪地区的主产茶县,解放前,元江、墨江与镇源三县所产之茶年产达到2400旧担,元江糯茶叶质柔软,叶大形圆,茶芽特别肥壮,为它处所罕见。

 汉兴古郡句町县,系汉晋时期(公元前206年一公元420年)姓“母”的濮王“句町王国”所在地,现为文山州的广南县,是文山州的茶叶主产区,解放前已产茶 500旧担,汉建宁郡的谈稿县,现为曲靖地区的富源县,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就有濮人迁入居住,现在该县与贵州交界处的十八连山还有不少野生大树茶。

  晋(公元265―420年)永昌郡的永寿县,现为临沧地区的耿马县,两晋时期濮人迁入居住,现在该县海拨2000公尺的古林中也发现有野生茶。

  唐(公元618―907年)开南、银生,永昌、寻传等处皆有朴子蛮居住,这些地区就是现在的景东文井街、景东县城,保山和云龙以西等处。保山已如前述。景东茶叶在唐时已闻名于世,据唐樊绰《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景东川河又叫银生河,银生是古产茶地区,但“银生城界诸山”的茶树不一定是蒙舍蛮所载,蒙舍蛮是唐时南诏王国(在今大理州巍山县)的统治民族,又名南诏蛮,南诏蒙氏在景东设立银生府,为南诏六节度之一、银生节度使所管辖的地区,包括现思茅专区的景东,景谷、普洱、镇源及西双版纳等地,蒙氏贵族只知饮用在这些地区“散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