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之茶商
发布时间 2009-07-01 浏览 24107 次
。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罕见。

晋商做茶商,而且做到了天下第一大茶商,通过茶为晋商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显示的是晋商对生意的敏锐和勇敢。

  1、 市场需求决定商品选择。

  做生意,产品的选择是第一位的。选择了好的产品,才能够有好的买卖可能。因此,选择产品对于生意的成败至关重要。

晋商选择茶作为经营项目,其中有机缘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晋商在这个产品的坚持和跟进。

  茶叶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在茶史研究上,每每要提到上古时代的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商做买卖,很快就发现国外对茶叶需求的市场。

  以俄国为例。1638年,俄国大臣瓦西里斯塔尔科夫给蒙古汗进贡,后者也回赠给沙皇各种礼品,其中有几包所谓最珍贵的礼物不知何名的草。据传,沙皇并不喜欢这种绿草泡出的水。后来,沙皇使节从中国带回另一种茶,俄国人才喜欢上这种异国的饮品。1679年,俄国与中国签订了第一笔购茶合同。喜食肉类的俄国人很快地喜欢上了茶这种饮料。

  于是,在中俄贸易中,晋商迅速地察觉到了这种需求,并选择茶作为主要经营商品之一。一个巨大的市场就摆在面前,晋商及时地抓住了这个生意。晋商对茶这个产品的选择体现了晋商对生意的最基本的直觉:有需求,这买卖就能做。

   2、 推出独特茶叶经营模式:

  茶的需求是找到了,就在俄国,但是,山西是不产茶的,怎么办?去找产品,去采购。

  晋商在对茶叶的经营上经历了几个过程。当时,由于通讯、交通、物流等多方面的原因,茶叶从原产地的南方运到北方,相当费劲。因此,这就对晋商的茶叶生意的经营设置了困难。怎么办?这就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茶叶经营模式。因为,早期的市场也许是某几个人看出来的,但是,后期的市场则是人人共知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切入这个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中立足。这个时候,经营模式就很关键。

  晋帮茶商经营茶叶贸易,从采购原料加工包装,一直到长途运输批发零售,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这四个环节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四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构成了茶叶贸易活动的整体。晋商由到茶产地购茶向到茶区设厂制茶的转变,表明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经历了从间接控制到直接经营的发展过程,反映出商业资本对茶叶生产的控制、支配的进一步深化。

收购茶叶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茶商到当地购茶,先投至当地茶行,由茶行派人同茶商一起看茶定价,茶行负有引导评价之责,并分别向茶农、茶商收取佣金;二是茶商在茶叶产地开设分庄(或称子庄),由茶号派人进山直接购茶,议定价格后,送毛茶回茶号,经加工精制后制成砖茶或其他成茶出售。

  晋商做茶,做的是打通产业链的功夫,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设计、加工等,让一切都为最终的客户服务。

  3、 创新产品形态

  晋商在经营茶叶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茶叶的产品形态,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的关键,就是晋商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对茶叶的处理和加工。

  为了保证茶叶货源与茶叶质量,山西商人曾在福建武夷山区,通过“行东”(代理商)以包买形式控制一些作坊,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茶叶加工。也就是说,有一些茶叶作坊是置于晋商的监督之下。这个就是晋商对所经营产品的一种有意识的加工。

  到光绪中期,晋商逐渐在蒲圻等地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据海外资料称:“山西茶商每年(在茶楼峒)常设临时办事处,开设工厂该地数千农民及其家族从事制造砖条”(威廉马克斯《茶叶全书》中译本上册165页中国茶叶研究社版)。到这个时候,晋商已经开始打造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茶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