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艺术――茶道
发布时间 2009-07-01 浏览 23371 次
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是品出来的。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从神农时期到隋朝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时期:远古时代无文字记载,但留下了美丽的传说。相传神农身体奇特,肚皮透明,五腑六脏一览无余。按时下气功理论家的推测,神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凭观察,靠感觉,断定植物入哪经、走哪穴、治什么病。当然,尝遍百草难免中毒。世界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据考证成书于先秦的《神农本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陆羽是有几分相信的,《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古人还喻为“嘉谷”。嘉者,至美至美也。传说表明:人们在认识茶树过程中进行审意体验,发现茶树具有治病的功效和济世活人的品格。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一原始社会及后来的奴隶社会,人类征对大自然难以抗衡,疾病多,死亡率高,彼此需要帮助,“济世活人”便被十分推崇。茶树便成为这种品格的象征物。

第二个时期是唐代,这是中国茶道的形成时期:前面说过,茶道要以茶文化为依托。而茶文化兴盛的前提条件是饮茶成风俗。到唐代,一发明了蒸青制茶,茶叶品质经高了,饮茶之风渐盛。茶已不是贵族和士大夫们的特有享受品,已普及民间,成“比屋之饮”。《封氏闻见记》又说:“按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范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茶事兴盛的客观条件是茶叶种植业的空前大发展,据《茶经》所载:唐代产茶度分布在8个道、43个州郡、44个县,不再限于云贵川之一隅。茶叶传入东南,得其天时地利,涌现不少名茶。有了这个物质条件,茶事便日渐兴旺。  

 

唐代的茶文化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学士深得茶之益处,清醒头脑,增长思维能力,易来灵感,于是争相沤歌茶事。由于文人推波助澜,饮茶和研究茶叶的风气大盛。茶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也是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世俗文化。二是出了一批茶学专著,有陆羽的《茶经》,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温庭筠的《采茶录》,苏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