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与做人
下一主题:中国茶道美学初探
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到今天,不管是乐曲还是乐器,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乐曲如《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萍沙落雁》、《高山流水》等,乐器如古琴、古筝、洞箫、竹笛、琵琶、二胡、埙、瑟等,都能发人思古之幽情,也最能入茶。
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能起人幽思。正如白居易在《琴茶》诗中所吟诵的:“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音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然而冷香斋主人以为,以音乐入茶,不如以大自然的清音入茶为妙。古人曾将“松声、涧声、禽声、虫声、鹤声、琴声、棋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列为最清音。《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因此,诸如风声、雨声、虫声、密雪声、鸟鸣声等都可入茶,既具有茶“清、和”之意,又能得茶“空、真”之情,堪称绝配。
茶人饮茶到一定程度时,则连天籁也无,只是一片寂然。寂然中自有生趣,自有禅意,自有百千万种声音,皆能入茶。譬如在庭院饮茶时,四周的亭台水榭及山石林木最堪入茶,如果有一池春水或一曲回廊,则更能增加茶汤的气韵。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最宜于茶,这里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布景,也不需要任何解说和音乐。四时景物变化就是最好的布景,风声水声鸟鸣声就是最好的音乐和解说,宜琴,宜箫,宜锦瑟,宜钟罄,可谓声声入耳,色色可心,最宜于茶。
――摘编自《冷香斋煎茶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