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发布时间 2009-07-01 浏览 23884 次
上“彪”,即风兽,然后绘“巽”卦();一格画“鱼”即水虫,绘上“坎”的卦形()。陆羽解释说,这是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又于炉足之上写下:“坎上巽下离于中”,“休均五行去百疾”。陆羽认为:水、火、风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煮出好茶,发茶性,去百疾。同样是水,也要取水质清洁又平和的,因此,对湍流飞瀑评价最低,认为不宜煮茶。

  历代所行之茶事处处体现着和谐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所谓礼,不仅是讲长幼伦序,而且有更为广阔的含义,对内而言,表示家庭、乡里、友人、兄弟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友好、谦虚的美德。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子孙后代要孝敬父母、祖先;父母长辈要爱护、关心晚辈,即我们现在讲的要“尊老爱幼”。还认为,兄弟要亲如手足,夫妻要相敬如宾,对客人和敬礼让。即使对外国人,只要不是侵略者,中国人也总是友好地以礼相待。中国茶文化“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以茶送亲友表示情谊。宋人《东京梦华录》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表示友好和关照。后来南宋迁都杭州,又把这种优良传统带到新都,《梦梁录》载:“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相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这种以茶表示和睦、敬意的“送茶”之风,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风俗中,甚至把饮茶与订亲、结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少地方有“饮茶定终身”之说,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吃茶”或“喝茶”;结婚仪式中,谒见长辈要要“献茶”,以表儿女的敬意。长辈送见面礼,称为“茶包”。是故,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说:”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彩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云“花花彩轿门前桥,不少个分毫茶礼”。《红楼梦》中亦载,凤姐对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家作媳妇!”。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表示深情厚意,不仅深入每家每户,而且用于机关、团体,乃至国家礼仪。无论机关、工厂,新年常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姊妹、妻儿相聚小酌,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客人入座,未点菜,服务员小姐先泡上一杯茶表示欢迎,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纷纷举办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不仅为茶人门交流心得、交流信息、经济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内、国际间茶人门的友谊,为世界的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