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的起源(一):概论
下一主题:千年贡茶意重蒙顶
藏族的饮茶之习既是汉藏人民经济交流的结晶,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结晶,虽然今天藏族的茶文化已是独具一格,带有显著藏民族特色的文化,但寻根究底,我们仍可在一些方面发现汉族茶文化的印痕。据藏文史籍《汉藏史集》记载,藏族烹茶之法原从汉地和尚学来。我们把藏族烹茶之法和唐宋时内地烹茶之法相比较就不难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唐陆羽《茶经》记载:“初沸则和水量调以盐味,第二沸则量茶当水中心而下,三沸而酌置诸盎”的煮茶方法,至今藏族仍要有用,只是熬得更久一些而已。唐宋时煮茶要加姜、盐、胡桃、芝麻、松实等。现今藏族饮茶也要加这些东西。如唐宋时饮茶是带茶叶一起吃掉的,皮日休《茶中杂咏》说:“称饮茗者,必浑而烹之,与渝蔬而者无异”,即是说饮茶像喝茶汤一样连汤带叶一起吃掉,现今在藏族中还盛行一种“糌粑茶”,即将茶粉碎合煮后,连渣带水喝,藏族有句常语:“茶渣如油,给孩子吃。”认为茶叶渣很有营养,不能丢弃,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