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窗:又名「花明窗」。位于床之间侧面的一扇小窗。又是一盏投射灯。无庸置疑的是为了突显茶室中之精神象徵---花与画。我们早已习惯如此的照明设计,画廊、咖啡店、甚至自己家里,都会在画的上方打一盏灯下来。但茶人们更细腻,首先他们不从正上方下光,而是从侧面,然后会在墨迹窗外那一面的竹窗框上,缠一些藤蔓枝叶,所以投射进来的光线,不是一片死死的,而是浓淡不一、有深有浅、斑斑点点的,尤其当落在花朵上,更显动人。此乃投射灯所无法创造出来的自然气息。
挂障子:此窗户较为少见,通常设在主人点茶位置左手上方的位置。刚好给主人打了一半侧面的逆光。当我们坐在客人的位置时,此光线恰好勾出主人整个身影的轮廓,一圈淡黄色的金边,巧妙的加深了对主人的感受。
风炉先窗:在制造氛围的同时,茶人没忘生理层次的实际需求。「风炉先窗」用现代话来说,它就是一个抽油烟机。通常被设置于风炉(生炭烧水的炉子)前方的墙壁上。无须赘言,完全是通风之考量。到现在为止,没听说过有人因参加茶会而一氧化碳中毒的。
以上简单介绍了茶室照明的基本设计,当然不仅于此。而每一代茶人也都有其不同的偏爱与创建。利休喜欢封闭孤独的气氛,所以使用点光源,制造明暗对比强烈的空间,突显求道之心情。而其弟子古田织部相对的窗户就比较多,显得明朗开放。
禅宗于坐禅修行时,需求的光线是既不能太明亮,又不可过于黑暗,而是介于此二者之间。茶道大致是借用此观念为其茶室下光。因所谓的光明不是在太阳那一边,而是在人身上,在肉体内那颗小小的心里面。
有光才有影,暗的相对为明。茶室外太阳耀眼,茶室内阴暗袭人,茶室内外之阴阳,实为人内心之明暗面。阴翳茶室中,一轮鲜花被微微
飘动的光点所照耀,在阴暗衬托下,光明正精彩演出。茶人明了明暗互为一体,而非对立。
光明与黑暗,白昼与夜晚,是一天之明灭,而这一日之太阳的升与落,亦是无非,无非则是有恒,非仅一日。习以为常中,充满了无常,寂静的茶室中,光阴不说话,自顾自地从塌塌米上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