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县有线电视上看到祥华乡制茶能手陈三算的事迹后,他那套制茶技术吸引了我。我带一些茶农,上门去取经,并把他的制茶过程录了像,还特地邀请他来我镇开办讲座。镇政府引进六条“摇青机”和三条“真空包装”生产线,文化站及时通过讲座,借此宣传科学制茶。2 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2.1 举办专题书法比赛,规定书写内容必须与茶有关。各村都有一些书法爱好者参加。较好的作品,在文化站及政府大院内的宣传栏展出,这样,既提高了书法水平,又传播了
茶文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2.2 举办专题文艺晚会,在节日庆典或茶事活动时,镇政府举办文艺晚会,任务交给文化站。为体现茶乡特色举办以茶为主题活动,如“茗乡秋颂”、“茶海明珠”、“茶乡雅韵”等。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赢得了茶乡人民的称赞。2.3 举办茶歌演唱活动,西坪是茶歌之乡,“有茶便有歌,有歌便有茶,”世代相传,男女老少都会唱。文化站利用这一形式进行了宣传活动,组织编写了一些新茶歌,在群众中传唱,并组织茶歌对唱、演唱活动。2.4 文化站还协助镇政府开现场会,办培训班,对茶农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九五以来,共召开百人以上群众会议45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3期,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次,提供咨询38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万多份,3 利用各种文化文艺形式宣传乌龙茶3.1 积极协助镇政府,联系各新闻媒介,扩大本地乌龙茶的影响。文化站协助镇政府,联系多家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联系一些记者、通讯员,联系一些专家、学者来本地采风、拍摄电视专题片。《新民晚报》记者朱国顺的《斗茶》在该报1997年10月26日《五色长廊》刊出后,全国反响强烈,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查询或洽谈。河南省新乡市人民公园林先生致函
茶叶公司林炳灿经理,联系邮购事宜,并建议在河南设立经销处,以便“好茶共品尝”。今年,厦门电视台《闽南纪实》也专门制作电视专题片《挑担
茶叶下南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还有《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也对乌龙茶作了宣传报导。3.2 发挥本镇一些“秀才”作用,在联系各新闻媒体的同时,也注意发挥本镇一些“秀才”的作用,请他们撰写各类文章,对
茶叶进行宣传报导。西源村王永建,搜集关于茶的民间故事、谚语,尤其是整理了不少茶歌,还经常写一些通讯报导,在报刊上发表。3.3 配合镇政府,组织茶艺表演队。为弘扬乌龙茶特有泡饮技艺,镇政府组织了茶艺表演队,文化站积极配合。在一些茶事活动时,茶艺表演队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茶艺表演,让客人们品尝到了乌龙茶的香韵。4 协助办好茶王赛 产生轰动效应
茶王赛是茶乡的传统风俗,镇里把过去的单一评名次与技术练兵、招商引资、经贸合作、茶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举行全镇比赛,开展村村比赛,使每届参赛者达千人以上。这样,促使茶农炒制技术日益提高,竞争意识日益增强,更主要的是获得轰动效应。如1997年秋,全镇举办的茶王赛,胜况空前。10月23日这一天,3万多名茶农从四面八方涌向集镇,参加盛会。文化站协助各有关部门,组织大型文艺采街活动,编成了前导队、国旗队、彩旗队、仪仗队、管乐队、四管、十八学士、舞狮队、唢呐队,将现代气派与传统特色相结合,气势磅礴,场面壮观。上海、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新闻记者来回奔跑,采访、抢境头,忙得不亦乐乎!起到了很大的轰动效应。林国成(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文化站 36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