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觉得在苏州喝茶最恶俗的还不是这个,是有时候你点了很不坏的茶叶,他会用一次性的塑料杯给你端上来。我喜欢四川茶馆的原因之一便是:即使再简陋的茶铺也决不会用这种塑料杯来打发你。不过话说回来,在苏州喝茶,园林的茶馆的确是它的一道风景。我钟爱的有半园、耦园和艺圃,这都是不很出名的园子,不过茶境极佳。
先说半园。它得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只占了半亩地,然后,依此修了半边的楼、半个亭子,半边的墙和半面水。当然门票也是“半元”(五角)。它的知名除了一切都跟半字挂边外,半边楼也是江南小有名气的藏书楼。跟著名的拙政园、狮子林、苏博挨得很近,但这里相比之下是闹中取静,悠闲的要紧,又少有人光顾。去的那天茶室中有人,便端了去水边的亭子里。凭栏临水,阵阵凉风穿过,暑意全消。点得是碧螺春,但觉茶香逼人,似渐渐的漫到整个园里去了。那个下午,就一直坐在那里,直待黄昏微醉。
耦园的茶馆其实我去过一次的,上了楼,探头看一下,暗兮兮的。便掉头走了。直至一位颇有情趣的朋友大力推荐,才和与他一道去了。我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喝一杯茶。上了楼才发现,其实里面还有另一间,凸出去的,这样三面都是窗户,光线不用说,园内的风也轻盈的走着,有花开的时候,会溢到里面。桌椅及上面的梁脊已旧的班驳了,但一点也不影响这里的茶香和邂意。小姐只端上来一小碟咸锔的花生。淡淡的喝,茶是毛峰,有初秋的味道。那次因为去的迟了,园子五点便要关门,所以一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却也再没去过。
艺圃也是这位朋友的推荐和陪伴。我至今还弄不清它是怎么走的,要穿过七八条小巷,东拐西拐的,象迷宫似的。到艺圃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喝茶。它的茶馆跨在水上,园子很小,茶室却一点都不小,望出去是完整的一片水,所以视野很不错。水下有成群的鲤鱼,红色居多,买了一包麻饼喂贪吃、大嘴的鱼。茶倒没怎么的品,因为人太多。不过还是觉得艺圃是喝茶的好去处。
对了,还没说听枫园,听枫园算不上园林了,那倒不是里面的环境,而是因为它不收园林的票,是纯粹的茶馆了,不是供游览。可能是那两次去的时间的缘故,印象并不很好。异常的安静,人又太少,可能又于园林的缘故,竟莫名有点鬼气。茶具和茶相对要考究一些,喝的是酱油汤似的普洱,味道还算过得去,不是很陈的那种。不知为什么那天喝茶好象有点荒凉的感觉,可能后来一切的发生在那时就有了预感。
哎,又爱又恨的在苏州喝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