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特色 创新工艺——专家对雷山银球茶各抒己见
发布时间 2009-05-15 浏览 27310 次
出来的,香味就正口感就好。

用食品标准生产茶叶
贵州省茶叶专家 朱志业


“银球茶在上世纪80年开始为顾客熟知,并先后出口到日本、欧美等西方国家,成为贵州茶叶对外礼品茶之一,促进了贵州茶叶的对外宣传。”朱志业认为,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由重视感观到重视安全。银球茶产地生态好,是有机茶叶的理想生产地,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茶叶生产流程中,要从源头贯穿质量安全意识,注重茶园的田间管理,保证原料的清洁化,抓好加工环节和检验程序,实现茶叶的有机品质。

茶叶品质从茶园中开始
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 王亚兰


“好的茶叶品质要从茶园中开始,在新一轮的茶园种植进程中,茶园的原生态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新植茶园的生态环境,王亚兰认为要保持茶叶生产环境的同一性,以此保证茶青原料品质的稳定性。雷山银球茶生长地雷公山那里长年云雾缭绕、树林茂密、甜泉密布,海拔在1100—1400米之间,雨量充沛,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此地所产茶叶的果胶含量丰富,如何保持茶叶的特有品质,新植茶园生态环境成为关键。要在新茶园的选址上,充分利用宜茶区域,保证茶园生态环境具有延续性,才能实现茶叶品质的稳定。

特型茶生产线尤显重要
贵州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 莫荣桂


“随着贵州投产茶园面积的增加,生产车间智能化,成为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扁形茶的全机械化生产得以实现,提升了茶叶的加工能力。雷山银球茶茶形,在国内外首创,形状独特,是一个直径18至20毫米的球体,表面银灰墨绿,作为国内唯一的特型茶,银球茶目前的生产流程,经机械与手工相结精制而成,部分脱离了手工工艺。按照银球茶产业的发展规划,在茶园面积增加和杀青、揉捻等程序实现机械化生产后,成形环节的机械化尤其迫切,既要保证茶叶独特品质,也要实现工艺的创新。

解决机器加工是当务之急
茶客 山野村夫


据我了解,大部分喜欢喝茶的消费者,一般不会去在乎手工加工或是机械加工,只要好喝就行。
雷山茶叶面积要发展到20万亩,茶叶加工是当前雷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银球茶加工的特殊工艺,特别是最后一道制作用手指捏成圆形的工艺,目前还是依靠手工。应该说银球茶是雷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保持传统球形是雷山未来茶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当务之急,雷山必须要与茶机厂共同研制开发球形工艺的机器来替代手工加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来解决,相应来说加工成本高;二是品质不能保证,大量采用手工加工工艺,质量的稳定性不能保证。

链接:
外交部礼品馈赠专用茶
银球茶属于特种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特征为杀青、两次揉捻、四次烘炒、选料、筛未、称量、成形。用手指捏成直径为18—20毫米园球,球体表面出现银灰、墨绿。银球茶与条形茶相比具有外形美,引人注目,增进饮欲,茶叶的细胞破碎率比条形绿茶高一倍,不但耐于冲泡,而且茶叶浓郁,香气持久,节约茶叶用量。
银球茶产于雷山县著名的自然保护区雷公山,采用海拔1400米以上的“清明茶”的一芽二叶,经过炒制加工后,精制为小球状,即美观漂亮,又清香耐泡。
银球茶,国内外首创,形状独特,是一个直径18-20毫米的球体,表面银灰墨绿。一杯使用一个,用沸水200ml冲泡,五分钟后,再用沸水50毫升冲泡,这时饮用,清香、味浓、爽口、回甜,提神健脑,精力旺盛。
1991年7月在外交部举办的礼品选购会上选为外交部驻外使馆馈赠礼品。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