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冰尘:您说过,要是孩子们喝龙井像吃麦当劳那样上心,大人买茶产品像买vcd那样大方,中国茶产业就更有希望了。那么,您是否能提供一种发展茶产业规模效应比较可行的营销方式?
陆尧:请关注会展经济。规模效应需要通过会展经济作为补充,只要做得好,茶商也是有积极性的。比如,去年马连道的茶商有不少参加了石景山区政府和茶叶流通协会在八大处组织的茶文化节,我听到茶商的反映比较好。在会展经济方面,无论是区域功能定位也好,行业管理也好,希望加强对策性协调。马连道是在销区,而且北京的消费指数又很高,茶的会展销区比产区更有优势。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做市场,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机结合,使茶商得到季节性的规模效益。现在从茶的会展经济来看,政府的痕迹过重。据我们调查,每年二季度全国与茶相关的、有销售内容的茶会展在30个左右。这种比较分散的、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的会展应该调整。要做大、做精、做强,马连道具备这些条件。
高冰尘:过去,北方消费者一般喝花茶,现在70%改喝非花茶。比如中高档的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如何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呢?
陆尧:其实北京作为一个大消费城市,完全可以有更多的资金集中到茶产品的消费上来。过去茶产品主要是茶叶,今天在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时代,茶叶已经不能涵盖这个产业了。如果说人类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以茶叶这个物质作为载体的话,那么,今天的现代茶产业已经是由茶产品作为载体了。比如,现在茶饮料发展得非常好。2003年以来,百事可乐、雀巢、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张一元等都做了罐装茶饮料。事实上,从1998年以来,茶饮料工业和茶馆业已经成为中国茶产业新的亮点和增长点,对茶产业的整体拉动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从产业背景的角度看,茶产业还仅仅是资源型的产业,她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她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变为竞争优势,还需要更多的新的增长点。在茶饮料工业、茶馆业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来培育茶文化旅游业、茶文化教育培训业这些新的增长点。在这些增长点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像马连道这样的茶叶批发市场,她的产品辐射功能、价格发现功能等都使得她在北京茶物质消费和茶文化消费这个大的市场上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