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制茶机械化省时又省力
采茶是制茶的关键一步。据了解,建瓯市目前拥有 1800套采茶机,已经初步具备机械化产茶的能力。采茶机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人工采摘耗时耗力的问题。建瓯市农业局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周理飞透露,机械采摘分两次进行,茶片采摘有单人和双人采摘机。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进行;10天后一芽三叶期时进行第二轮。单人机日采茶工效相当于人工 18倍;双人机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采茶工作量可达1650公斤,可以抵得上几十个采茶女一天的采摘量,来回一次完成,既整齐又有利于茶树的保养生长。为缓解用工紧张、提高茶叶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去年南平全市推广机采茶园面积18万亩。
做青设备上使用的综合摇青机,利用无机变速、快慢档等技术避免了手工制作茶叶品质不稳定;一些茶厂还开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程控技术制茶,引进电脑网路技术、应用于岩茶生产的各个环节,使传统的茶制作及包装迈上数字化进程。
一台机器一天可抵200个工人,如此高的工作效率对于工序繁琐的制茶业来说,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武夷山茶企业在永生岩茶厂购买了第一台色选机后,至今已购买了10台色选机。色选机分拣茶叶,既避免了人工分拣茶梗的二次污染,又保证了产品统一的质量标准,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茶浓缩汁,是闽北茶企业借助科技取得的又一成果。武夷山万和园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亚洲阳光液态浓缩茶汁,在2007年亚特兰大世界茶博会获得了国际大奖。今年6月,公司还拿到了美国fda的酸性食品注册和酸性食品公益备案两本通行证,加上之前企业已办理的生物防恐注册,万和园生产的茶浓缩汁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松溪县则在“绿”字上下功夫,实施无公害工程,做好做足生态茶叶文章。县茶叶总站投入40多万元,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为茶叶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支持。茶叶生产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指导茶农降低农残,提升茶叶品质。茶叶企业也不断更新设备、改进制茶工艺。目前,松溪县年产名优茶650吨,名优茶产值3350万元,年新植和改植茶园1000亩,已建成无公害茶园1万亩,取得国家级无公害认证2400亩,获得国际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1352亩。
政府扶持为科技兴茶助力
来自南平市农业局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起,闽北毛茶产值年递增均在25%以上,产值增幅远高于产量增幅,茶叶效益明显提升。南平市现有茶园48.4万亩,其中无公害标准以上茶园占了近六成,面积有28万亩,在这些茶园中,绿色食品茶园面积3.5万亩,有机食品茶园面积1.5万亩。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00余家,其中获 iso9000、haccp国际认证体系认证9家,qs认证的有200余家。这些都与政府扶持、科技助推密不可分。
2007年7月,武夷山市被财政部、科技部共同确立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扶持县(市),重点扶持武夷岩茶产业发展。武夷山市着手实施武夷岩茶有机化生产技术应用与标准化制作技术推广任务、武夷岩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任务、武夷岩茶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等三个任务。目前这三个公关课题和相关配套资金均已分配到企业。由武夷山市科技开发中心牵头,联合正山茶叶有限公司等四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省农林大学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共同展开实施,预计2009年 11月底完成攻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