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茶道
发布时间 2009-07-10 浏览 24472 次
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所以笔者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由于秘藏了1100多年的唐代宫廷茶具在法门寺重现天日,学术界认为唐代实际存在着宫廷茶道、僧侣茶道、文人茶道等多元化各具风格的茶道,从而论证唐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辉煌璀璨,这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但在三种茶道中,笔眷认为僧侣茶道是主要的,其魅力和影响力都超过前二种茶道

  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笔者认为始启中唐。

  中唐时期,虽然经历了七、八年政治动乱,相继又出现了“中兴”时期,由于北方民生凋敝,国家财源发生危机,有识之士认识到南方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大面积的土地特别是山区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因而动员全民垦荒,扩大粮食作物等种植面积,增加国家税赋收入,收到显著效果,茶叶生产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蓬勃发展起来的。这是茶道形成的社会基础。

  陆羽“更隐茗溪”后,以湖州为中心,积极开展茶事活动,与皎然、李冶、颜真卿、孟郊等名僧贤达交往密切,他们谈经论道,品茗赋诗。从而推动了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湖州是茶道的发祥地。

  茶道的兴起,推动了寺院中茶会、茶宴和各种形式茶道的流行。唐代茶事诗中各有描述,因限于篇幅,摘句抄录于后:武元衡:虚室昼常俺,心沅知悟空。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不知方便理,何路出樊笼。

  皎 然: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李嘉祐:虚室独焚香,林空静馨长。

  啜茗翻真偈,燃灯继夕阳。

  杜 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张籍九:星台下煎茶别,五老峰前觅寺居。

  司空图:茶雁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只留鹤一只,此外是空林。

  李咸用: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眠。

  灵 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从以上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寺院中茶味的芳香和浓烈,僧侣敬神、坐禅、念经、会友终日高不开茶。禅茶道体现了良然、朴素、养性、修心、见性的气氛,也揉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感情。唐僖宗以皇家最高礼仪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金银系列茶具从设计、塑造和摆设的位置(和佛骨舍利同放在后室)更令人信眼地认识到“茶禅一味”的真谛。

  禅宗茶道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移值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