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茶道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 2009-07-10 浏览 28174 次
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常也”。由于太宗采纳了魏征的意见,于是迎来了国富民强的贞观之治。现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茶道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有人提出以“廉美和敬”作为中国茶道的贺信。我认为,按照陆羽的思想,俭字应该是根本,不管是强国或是富国,不管是发展中国家或者目前还是出于贫穷的国家,都要注意俭约,节俭一切资源,作为个人也应该生活从俭,不奢侈浪费,养成俭朴节约的美德,根据茶作为饮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思想,廉字应该为俭字。即“俭美和敬”因为廉字对于绝大多数茶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下面我想讲一下关于茶艺馆的名称问题,“茶艺馆”一词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据范增平先生写的《台湾茶叶发展史》的记载:1971年台北市中山北路的一个巷子里,又一位名叫李友然的先生,开设了一家“中国茶馆”。这是台湾省出现的第一家中国功夫茶馆,到1977年,在法国学习艺术回到台湾的管寿龄小姐,在台北诗仁爱路开了一家卖艺术品和兼供茶水的“茶艺馆”。于是台湾出现了一家“茶艺馆”。以后“陆羽茶艺中心”、“紫藤芦茶艺馆”等相继开业。茶艺馆作为一个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至今台湾全省共有茶艺馆二千多家。茶艺馆的出现对于丰富人民生活,扩大茶叶供应,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少数茶艺馆也出现了“三陪”等不光彩的行为。茶艺馆的名称到现在为止是24年。

  

  艺术品与茶的偶然结合,使茶艺一词不仅在台湾也在大陆风行起来,这并不是我们不敢称作“茶道”,在中国各地如春笋出土般的茶艺馆正说明了“茶艺馆”的主人们对于“茶道”的恭谦态度,他们知道非神仙不能真的理解茶道的内涵,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个人能得到“茶道”之三昧呢?尽管封演早在唐代,就把当时的陆羽所倡导的饮茶之风,称作“因鸿渐之论,光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但是谦恭的人们还是觉得不敢轻易称道,而改称茶艺了。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