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泉”的何止玉泉山,因历代评鉴者观点 和视野、经历不同,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者大约也有六、七 处。
最早被命为天下第一泉者,据说是经唐代刘伯刍鉴定的“扬 子江南泠水”,又称“物子江心水、中零泉”等。此泉位于镇江金 山以西扬子江心的石弹山下,由于水位较低,扬子江水一涨便被 淹没,江落方能泉出,所以取纯中冷水不易,这种现象也确实有 趣,加之附近江水浩荡,山寺悠远,景色清丽,故为茶人和大 诗人所重。再加上李季卿与陆羽品泉的一段故事就更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著名民族英雄文天样即有诗曰:“扬子江心第一泉, 南金来北铸文渊”,“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 仙。”
据张又新《煎茶水记》所云,陆羽所认定的“天下第一泉” 是江西庐山的谷帘水,而把扬子江心南泠水却降到了第七位。此 泉在庐山大汉阳峰南,一泓碧水,从涧谷喷涌而出,再倾入潭, 附近林木茂密,绝少污染,故水质特佳,具有清冷香冽,柔甘净 洁等许多优点,用以试茶,具说不仅味好,而且沫饽云脚如浮云 积雪,在特别重视沫饽育华的古代尤被珍视。
还有云南安宁碧玉泉,据说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认定 为“天下第一泉”。此泉为温泉,以天然岩障分为两池,下池可 就浴,内池碧波清彻,奇石沉水,景既奇,水又甘,故可烹茶, 故徐氏亲题“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认为“虽仙家三危之 露,伟地八巧之水,可以驾称之,四海第一汤也”。
济南之趵突泉,早在郦道元于北魏时期所著《水经注》中即 有记述,经《老残游记》的艺术渲染,更吸引多少名士和游人前 来观赏品味。据说,早在宋代就有曾巩以之试茶,盛赞其味,故 也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泉”。
还有峨媚山金顶下的玉液泉,据说是王母令玉女自瑶池所引 琼浆玉液,故被视为“神水”。
至于各地自判的名水便更多了。特别是产茶胜地,多有好水 相伴,其实多不在所谓诸多“天下第一泉”之下。如龙井茶配虎 跑水,顾渚茶配金沙泉,皆被公认是最佳组合。还有无锡惠山泉 水,向来被认为是不可多得之物。历代著名茶人往往长途跋涉, 专门运输储存。
中国茶学家不仅重视泉水,对江水、山水、井水也十分注意。有些茶学家认为,烹茶不一定都取名泉,天下如此之大,哪能处处有佳泉,所以主张因地制宜,学会“养水”。如取大江之 水,应在上游、中游植被良好幽静之处,于夜半取水,左右旋 搅,三日后自缸心轻轻舀入另一空缸,至七、八分即将原缸渣水 沉淀皆倾去。如此搅拌、沉淀、取舍三遍,即可备以煎茶了。从 现代观点看,这种方法可能不如以加入化学物质使之直接洁净省 时省工,但对古人说,却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自然之法,也许更符 合天然水质的保养。
至于其他取水方法还有许多,有的确有一定科学道理,有的 不过因人之所好,兴之所致,因时,因地,因具体条件便宜从 事。如有些茶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中的“无根水” (露天承接,不使落地)。甚至,有的人专于梅林之中,取 梅瓣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来年用以烹茶。有的日本茶人批评中国人饮茶于旷野、松风、清泉、江流之间,体现 不出苦寂的茶道精神。其实,各个民族、各种人群,都有自己的 好尚。大自然本来多姿多彩,人生本来应合自然韵律,只因社 会、自然条件限制,使日本茶人把“和敬清寂”视为他们的茶道 主旨,而又特别突出强调清、寂二字。我想人们既不该象现今一 些西方人那样任意放纵,也不必如日本茶人一味追求苦寂,比较 起来,还是中国茶人更附合自然之理。按照中国大哲学家庄子的 思想,所谓精神主要要从大自然中领悟,合乎自然韵律者为美。 中国茶人特别重视水,要从泉中、江中、滚沸的茗釜中听取那大 自然的萧声琴韵。各种思想凡被人们多数赞许者皆各有千秋,何必 定要扬此抑彼。即如今日,人们以自来水泡茶,只要水好,冲泡 得法,又有何不可? 总之,水在中国茶艺中,是一大要素,它不仅要合于物质之 理、自然之现,还包含着中国茶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高雅、深沉 的审美情趣。 茶道表演,连水也不懂,是谈不到茶艺、茶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