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仅水利部门对茶区的投入即为350万元,交通部门投入了1300万元,农机中心为茶农发放了农机具补贴118万元。建成茶区公路380公里,新建小水池25600多立方米,铺设供水管道47公里,完成灌溉山塘整治27000立方米,改扩建引水渠33公里,支持茶农购买农机具89台(套)。
县委书记杨德华说:“整合支农资金,打破了项目资金的行业界限、部门分割和分散投入方式,变‘撒胡椒面’为集中投入。发挥了资金的集聚优势,增大了产出,培育和壮大了茶产业。”
撬动1亿民间资本
杨再勇保守估计,自己的苗圃可纯赚4万多元。现在,他已经投入了12万元,因为资金不够,此前他贷款两万元。“以前没有接触过茶叶,没有经验,怕失败。乡里宣传政府包销,还有补贴,增强了我的信心。”
支农资金,犹如“引子”和“支点”,引导和撬动了民间资本投入茶产业。据统计,3年来,全县投入茶产业的民间资本共计11265万元。
2007年,石阡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农户和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和机关干部职工种茶,机关干部职工独资新建茶园100亩以上的,还可留职带薪当“茶农”。
五德镇武装部部长曹植2007年来种植茶园300亩,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小鸡公村农民胡昌奎也种了200亩茶园。
据测算,建成一亩茶园大约要投入2500多元。以此为标准计算,上述两人共获得的政府补贴达50万元,而他们投入的自有资金则为75万元。
据统计,2008年,石阡民间资本投入茶产业共计6141万元,其中,茶农投入折合4284万元,企业投入1229万元,金融部门贷款215万元。
培育10.7万亩茶园
坪山乡坪贯村曾产贡茶,如今茶叶已成很多人的“摇钱树”。村民肖佳福有10余亩丰产茶园,同时还收购茶青加工。他加工的春茶全部通过邮购方式销往深圳,去年卖了50多公斤,今年,他加工的春茶每公斤已涨至1600元。
因为茶叶价格波动小,比较效益好,石阡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茶产业。2007年,石阡被列入我省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县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提出到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要达到15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
今年春,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5.8万亩,规模居全区第一、全省第二。其中,3年来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方式建设的茶园面积近10.7万亩。
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吸引了浙江和泰茶业、贵州昌裕、南天农业开发等茶叶企业进驻,兴建基地,开办加工厂。
今年7月,石阡茶产业发展步伐再次提速。该县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的决定》,决定重点发展茶叶和温泉产业。调整了茶产业的发展计划,将“‘十一五’期间年均发展新建茶园2.5万亩,到2020年达到30万亩以上”等核心指标,调高为“每年以5万亩以上的速度强势推进,3年内茶园规模达到30万亩以上,茶园盛产面积达10万亩以上。”
县长赵贡桥说:“整合资金重点发展茶产业,就是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为农民找到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原题为《石阡3年将整合部门资金投入茶产业82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