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茶经--印江茶业品牌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 2009-07-16 浏览 25563 次
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之路,打造梵净山绿茶系列品牌,增强竞争力。”

几年前,印江便积极引导组建茶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品牌整合重组,意欲统一包装、品牌和标准,把原有10多个牌子整合到“梵净山”旗下。2007年再次明确重点打造“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两个知名茶叶品牌。

该县将上述茶叶品牌确定为公共品牌,要求茶叶必须符合品牌的标准方可使用。此外,该县目前正在制定标准、申报的“梵净山佛光茶”,拟确定为公共品牌来打造。

同时,该县加大茶叶种植、加工、管理方面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对茶叶生产加工和检验检测等环节进行指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茶叶标准化建设,提高有机绿茶品质。

通过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目前,该县已有3家企业产品获QS认证,1家获无公害认证,1家获有机茶认证。“梵净山翠峰茶”获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域保护,“梵净山绿茶”获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保护。

品牌成为占领市场的有力“通行证”。“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品牌逐步在省内外叫响,进入重庆、广东、湖南等地市场,在全国开辟了30多家茶叶专卖店。

净团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戴传福说:“过去在县内,茶商相互竞争,如今统一了标准、品牌,茶叶产值显著增加了,影响力也扩大了。”

目前,该县的一、二级翠峰茶由2003年的每公斤240元-360元涨到了1200元-2400元,特级翠峰茶由每公斤700元-1000元上涨到了3000元-5000元。县内茶商无不感叹,整合品牌这一招硬是灵。

品牌效应带动茶园面积不断扩张,产量攀升,产值上扬。2005年,投产面积5000亩,产量250吨,产值1500万元;到2008年,投产面积2.48万亩,产量达2100吨,产值8000万元。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达近10万亩,今年上半年产大众茶1500吨、名优茶72.75吨,总产值达7000多万元。

一批外地客商开始抢滩印江。日前,有贵州省浙江总商会企业家与印江达成意向,欲在印江发展2000多亩茶叶基地,建加工厂、精制厂等,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发展。

为品牌注入文化内涵

今年5月在贵阳市举行的“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系列活动上,“印江茶漾”主题茶文化表演绽放出印江茶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格外引人注目。此次参展,印江借船出海,其歌舞《欢迎你到茶乡来》、茶艺表演《龙凤呈祥》和《梵山茶韵》等节目精彩亮相开幕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一位山东茶商看后赞叹不绝,“茶不仅是茶叶,更是产业,不仅是商品,还是文化。只有让大家理解茶文化,才能唤起对茶的喜爱,形成消费。而印江就抓住了这一点。”

茶文化建设中,该县融入丰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书法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元素。梵净山是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佛文化源远流长,打造“梵净山佛光茶”便是将茶文化和佛文化有机地融合。

该县组建了100余人的茶艺表演队,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表演,向现有消费群和潜在消费群进行文化营销,提升梵净山绿茶品牌档次和知名度。

该县还投入上百万元对梵净山绿茶系列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谋划出版《印江茶叶志》和《梵净山佛光茶》等书籍。邀请媒体录制了《印江茶漾》专题片,在省外多家卫视播出,提升梵净山绿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悉,该县将在县城东郊建设茶文化发展馆和茶艺表演馆,进一步将茶文化研究、茶叶学术交流发扬光大。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