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湖南黑茶制作工艺重大
下一主题:遵义市把发展茶产业与
经调查,官司全村共有茶园200多亩,年产“官司茶”5吨多,数量不足;群众在茶园管理上基本还是传统式粗放管理。而且,其树种属群体性菜茶,造成芽期不一,影响加工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如何将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官司茶”在名目繁多的茶叶市场中显山露水、扬名显誉呢?
茶叶专家认为,“官司茶”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以科技为手段,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依靠科技,做好优异种质资源保护,选择优异品种在全县推广,大面积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其次,要完善投融资体系,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发掘官司茶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官司“茶道”,以此促进“官司茶”成为闽东绿茶的公共品牌。
“官司茶”制作工艺继承人之一张纬州说,上世纪90年代末,官司村的“官司茶”产量逐步回升,形成了量升价增的良好局面。2000年,“官司茶”在中国国际茶博会上获得金奖,北京市茶叶质检中心质检人员欣然称赞“官司茶”是茶叶检测中含茶多酚最多的茶叶。如今,我们村的“官司茶”即便不经过任何包装,每公斤价格不会低于100元。经过精心制作的名优茶,最高价格可达每公斤1600元,而且供不应求。
周宁县茶业局局长兰挺雄告诉记者,作为品质独特的历史名茶,“官司茶”这一品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做好“官司茶”将对周宁茶产业发展,乃至闽东绿茶的品牌突破都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周宁县政府已充分意识到“官司茶”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将“官司茶”作为周宁茶叶的主打品牌。为此,县里成立了茶叶协会,并注册了“官司茶”品牌商标。2008年10月,“官司茶”已被列入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象,优异种质培育工作正着手扎实进行。(原题为《闽东茶业将形成红、白、绿茶齐头并进良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