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绿色金子”余庆苦丁
下一主题:安徽石台县矶滩乡加快
2004年,金花村村支“两委”认真分析研究,并克服土地征用等困难,说服群众,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总投资15万元的金花村茶青交易市场,成为遵义市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在春茶交易时期日交易量近20吨,日交易额达40余万元。市场的红火带动了茶叶加工企业的兴起和周边区域茶青市场的发展。
潘本启说:“为实现市场规范化管理,市场每天开市时间规定在下午六点,既保证了村民足够的采茶时间,也维护了价格稳定,促进买卖双方公平竞争,提升了茶叶发展后劲。”
观念一变天地新。如今,全村茶叶面积已从原来的200多亩增加到4000多亩,人均茶园1亩多,茶叶已成为该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原来村里的200亩茶园承包费也从几百元增加到8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度增长。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不足500元增加到现在的4900元。
资料显示,遵义境内拥有茶农30余万人,所持有茶园面积在25万亩以上,占茶园总面积的48.5%。在这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湄潭、凤冈、余庆等县涌现出了13个茶叶专业示范村,仅湄潭县,到2008年初就有茶叶专业村7个、重点村28个,涉及茶农2万多户、10万余人。这些不仅为遵义的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全省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典型。踏着黔北遵义建设100万亩茶海的步伐,这些茶叶专业村在茶产业道路上高歌前行。(原题为《规模出效益 种茶富农家--遵义茶叶专业村见闻》)(作者: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茶博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