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茶业异军突起解读
发布时间 2009-07-28 浏览 25216 次
,今年再夺7个全国金奖。“春江花月夜”、“龙江翠芽”、“仙人岭”等茶叶产品相继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10多个中直机关和全国300多家星级酒店。同时市场网络建设取得了突破,黔风高端市场的网络建设、通道开发和寸心草“三年100店计划”的实施,凤冈茶叶成功打入广州、上海、北京、重庆等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

“有机是凤冈的名片,是凤冈的代名词,高端的有机定位,让人无法复制。‘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地位,让人无法撼动。”外界人士这样评价。

与政策项目和旅游“三结合”:筑牢做大做强根基

“根基不牢,产业动摇。”凤冈县委常委、副县长向承强坦言,经历过大力发展野木瓜、猕猴桃、蚕桑、杜仲等产业,最终以“交学费”告终后,如今凤冈对发展茶产业已拥有诸多经验:坚持与配套政策相结合、与项目带动相结合和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为加快推进新区茶业又好又快发展,凤冈县系统总结2003年以来抓茶的成功经验,连续两年制定了50条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2007年从紧张的财政收益中拿出1000万元,2008年再次安排200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并明确:随着茶产业发展将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在系列政策引领下,当地一些干部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投资建园、办厂、搞营销,2006年以来,全县已有上百名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以及个体工商户投资建园办厂,发展适度规模茶园2万多亩,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茶业建设的格局。

凤冈人在努力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抓住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和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引导财政支农资金向茶业集中,带动了社会资本向茶叶产业聚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得到了省农业厅、省乡镇企业局、省农办、省水利厅、省农村信用联社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资金和项目扶持,帮助解决了茶叶企业融资难问题和改善了茶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助推,仅去年一年的时间,这个县就发展优质茶园5万余亩。

在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上,凤冈老百姓成了最大赢家。凤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外宣中心主任罗逸感慨道:“如今在茶区,不提前预约,游客要住茶庄几乎是不行的。今年上半年,凤冈县仅田坝村的茶庄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凤冈已不再就抓茶产业而抓茶产业,以茶庄为载体的乡村生态游及运输、加工、包装等二、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而随着以茶为代表的产业推进,凤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镇和有机田园文化建设的“四生一有”经济文化产业正引导人民在求富中保护好环境,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享受宽裕的生活,绘制了一幅生态文明的“中国西部茶海之心”图。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