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凤冈县茶园总面积已经突破18万亩,占贵州省茶叶种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还多。2008年总产量实现2500吨,同比增长7%;综合总产值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0%。建成年加工能力200吨以上的企业11家,有机茶加工厂5家。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有机茶认证4家,贴牌生产有机茶企业3家。各加工企业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了该县茶叶综合竞争力。
以科技和文化为“两翼”:让茶产业“飞”起来
凤冈县发展茶产业的“两翼”,即以科技和文化为翅。“科技是新区发展产业的重要支撑。越是后发地区越要强化科技的重要作用,越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规划指导产业建设。”
县长廖海泉这样认为。
在科技方面,这个县始终坚持“猪-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发展标准化茶园10多万亩,成功申报有机茶园8728.5亩,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在品种选择上,重点引进了龙井系列、乌龙茶系列等高香品种,避免了茶树品种单一带来的局限,形成了茶树品种多元化和产品开发多元化格局。运用科技手段加大对生产线的改造和产品质量的认证,从而全面提高了茶叶的清洁化水平和内在品质。凤冈“富锌富硒茶”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坚持科技服务体系前沿化。凤冈县与中茶所、西农大、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长期院地战略合作关系,切实解决茶叶生产技术薄弱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同时,县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为县茶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中国茶文化专家林治为县茶文化首席顾问,聘请中茶所教授阮建云、贵州知名茶叶专家牟春林父子为茶产业发展技术顾问。与此同时,凤冈县各乡镇还从长期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乡土人才中,择优聘请37名技术能手,负责茶叶生产、加工等方面技术指导。全县新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3个,入会茶农数量近3000户。
“没有茶文化,茶就是一只飞不起来的呆鸟。”这是凤冈县领导关于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形象比喻。
这几年,凤冈县积极搭建宣传平台,一年一个茶事活动,在贵阳、凤冈、广州、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茶海之心首届生态文学论坛”系列活动,20多名国内知名作家到凤冈采风,30多家新闻媒体对凤冈进行了深度报道。有效利用凤冈琊川农民杨昌飞纵横中国长跑运动把“凤冈锌硒茶”从海南的三亚到黑龙江的漠河、浙江的舟山到新疆的喀什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进行了强势宣传,让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凤冈的印象,提高了凤冈锌硒茶的知名度。
特别值得欣赏的是,这个县大力宣传“锌硒独具、全国唯一”的公共品质,为企业走出去服务。2007至2008年,凤冈绿茶在参加“中绿杯”等茶博会中,共获得17个金奖和3个银奖,今年再夺7个全国金奖。“春江花月夜”、“龙江翠芽”、“仙人岭”等茶叶产品相继进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外交部等10多个中直机关和全国300多家星级酒店。同时市场网络建设取得了突破,黔风高端市场的网络建设、通道开发和寸心草“三年100店计划”的实施,凤冈茶叶成功打入广州、上海、北京、重庆等大城市,市场前景广阔。
“有机是凤冈的名片,是凤冈的代名词,高端的有机定位,让人无法复制。‘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地位,让人无法撼动。”外界人士这样评价。
与政策项目和旅游“三结合”:筑牢做大做强根基
“根基不牢,产业动摇。”凤冈县委常委、副县长向承强坦言,经历过大力发展野木瓜、猕猴桃、蚕桑、杜仲等产业,最终以“交学费”告终后,如今凤冈对发展茶产业已拥有诸多经验:坚持与配套政策相结合、与项目带动相结合和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为加快推进新区茶业又好又快发展,凤冈县系统总结2003年以来抓茶的成功经验,连续两年制定了50条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2007年从紧张的财政收益中拿出1000万元,2008年再次安排2000万元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并明确:随着茶产业发展将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在系列政策引领下,当地一些干部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投资建园、办厂、搞营销,2006年以来,全县已有上百名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以及个体工商户投资建园办厂,发展适度规模茶园2万多亩,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茶业建设的格局。
凤冈人在努力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同时,抓住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和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试点县的大好机遇,引导财政支农资金向茶业集中,带动了社会资本向茶叶产业聚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得到了省农业厅、省乡镇企业局、省农办、省水利厅、省农村信用联社等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资金和项目扶持,帮助解决了茶叶企业融资难问题和改善了茶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助推,仅去年一年的时间,这个县就发展优质茶园5万余亩。
在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上,凤冈老百姓成了最大赢家。凤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外宣中心主任罗逸感慨道:“如今在茶区,不提前预约,游客要住茶庄几乎是不行的。今年上半年,凤冈县仅田坝村的茶庄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凤冈已不再就抓茶产业而抓茶产业,以茶庄为载体的乡村生态游及运输、加工、包装等二、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而随着以茶为代表的产业推进,凤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城镇和有机田园文化建设的“四生一有”经济文化产业正引导人民在求富中保护好环境,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享受宽裕的生活,绘制了一幅生态文明的“中国西部茶海之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