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好茶叶产业,必须从技术上下功夫。王飞在积极参加县农业局举办的各种茶叶技术培训活动的同时,还坚持订阅《农村百事通》、《茶叶周刊》等报刊杂志,学习茶叶管理、生产、加工知识。抓住省农科院权启爱教授等专家来石阡指导茶叶生产的机会,主动向专家学习,专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投入,产品质量也逐步提高。2006年,王飞成功申请注册了“华贯”牌茶叶商标。2008年3月,王飞组织生产的“夷州翠芽”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誉称号。同年4月,分别在北京、上海举办的国际茶博会上获金奖。2009年,该公司生产的茶叶产品通过了QS认证。
如今,王飞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各种软、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从6年前负债2万多元的个体户成为拥有固定资产200多万元的企业老板。
带着茶农干 公司蒸蒸日上
公司要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农民要发家致富,需要更大的发展平台。在县农业局的引导下,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公司与农民一拍即合。
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确定后,为了让茶农少走弯路,让公司迅速做大做强,王飞对内让利百姓,对外打造品牌,率领公司技术员深入茶农家中,抓茶农的技术培训;深入茶园,指导茶农搞好茶叶栽培和茶园田间管理。茶青收购时,按市场价收购,不短斤少两,不打白条,让茶农的种茶效益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用效益拉动茶叶产业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并受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优质、丰富的原料产地。
由于对茶农多年来无偿的扶持、帮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2004年,王飞被村民们选为新华村村委会副主任,200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同时,2006年县委县政府又作出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决定,决定“十一五”末全县完成茶叶种植任务30万亩,新华村也成为了全县茶叶产业规划的重点村。当选村干部,为他带着农民干、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供了方便;县委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决定,坚定了他让茶叶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富一方百姓的信心和决心。既是公司经理又是村委班子成员的他,紧紧抓住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退耕还茶”之机,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和公司技术员,带领茶农对全村老茶园进行彻底改造,帮助村民建新茶园,把茶苗送到村民手中,帮老百姓开挖定植沟,手把手教茶农生产加工技术。从2004年到2008年,全村新发展新植茶园2000多亩,改造老茶园近3000亩,户均3亩以上。如今,该村新植5亩以上的茶农就达40多户。全村生态茶园达到了5000亩。同时,在公司的带动下,新华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已向全镇辐射,五德镇的名茶加工厂增加了3户,50亩以上的大户增加了9户。
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共付茶农收购资金达400多万元,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公司生产的“夷州翠芽”于2006年在中国宁波第三届“中绿杯”国际茶文化节中获优质奖;2008年3月被中国国际名牌推广中心、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联合授予“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4月参加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获金奖;5月在上海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节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同时,王飞本人也取得了国家级茶叶加工高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并被行署授予了“全区种茶标兵”荣誉称号。
他说,十年前,每斤干茶10元左右,每户茶农收入就在一百至二百元,而今年,茶青最高收购价高达80元/斤,户均茶青收入3000元到5000元。茶叶效益在该村已初见成效,公司和茶农实现了双赢。(原题为《奏响绿色新乐章--记石阡县茶叶产业致富带头人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