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今年恰逢建国六十周年,各个领域的商家都在大张旗鼓地筹备相应的商品。这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我们茶叶界已经有企业在这方面开始行动。
这些都反映出一个信息,就是茶叶界的人开始更多地利用市场机会和市场手段了。所以说,中国茶叶市场新的发展模式马上就会成熟起来。
“和客户一起创造一个茶博会”
记者: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作为行业内的标志性展会,您认为它最值得企业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孙:大家在行业内扩张也好,收缩也好,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判断,而这个判断是要有市场数据支持的。数据哪里来?展会是一个重要的来源,尤其是行业内全产业链的标志性展会,更是沟通上下游,直接感受一线消费市场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渠道。
其次,茶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了,很多国内外的买家都把每年的这个时候,作为固定的商务活动排进了日程表。这些积累下来的大批忠实客户也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在茶圈里,人熟是一宝呀。你不来,你的那些客户可能就转移了,那是很大的损失呀。
最后就是行业发展的前瞻性预测和技术更新,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和专家的合作,每年都是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公布出来。今年更是增加了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区,茶叶要做大,科技要先抓。
记者:我看到咱们的招展书上提出了一个“六到”提升计划,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孙:其实这是我们茶博会一直的做法,只不过今年正好赶上第六届,就总结了这么一个说法,叫“买家到位、专家到点、广告到处、互动到底、分区到家、服务到心”。
参展商最关心的就是参观商能来多少,来的人质量怎么样。所以,我们抓住这个核心需求,做买家的工作,这才有了“买家到位”的效果。我们已经向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蒙古、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茶叶进口商发出了邀请,从目前登录的情况看,买家比较踊跃。我们正在联络北方茶叶市场的负责人,为北方茶商举办大宗采购交易会作前期铺垫。
在我们今年的“北京世界茶业论坛”上,我们将话题聚焦在茶叶科技创新上,目前陈宗懋、刘仲华以及生物医药专家、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等国内一批茶叶科技界的领军人物都会出席。同时,国际上我们还邀请了日本伊藤忠、英国立顿、美国安利等国际茶叶科技应用领先企业出席我们的论坛。不仅如此,我们还邀请了市场、金融方面的专家,共同为茶叶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所以,今年的论坛更务实,我们让专家讲的题目都有一个要求就是“到点”。
今年茶博会的广告,我们加大了网络推广和数据挖掘。目前已经和多家数据营销公司签订了协议,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也正在洽谈中。我们的想法是,找到有价值的客户比单纯拉来大批过客有意义。
在去年茶博会上,我们搞的“寻找最有价值的味蕾”活动成为了一个亮点,它是茶博会探寻引导体验式消费的尝试。今年我们尝试了一个主题化展区,目前还在策划阶段,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近几年,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常用的体验式营销已经在茶叶推广中被广泛运用,效果不错。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就是营销的过程。互动越深入,品牌记忆越深刻。今年茶博会我们将借用更加有冲击力的视觉艺术,通过嵌入式的主题化展览,为特定企业创造营销的新模式。
最近几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想做茶叶零售终端投资的客户明显增多。据去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这方面的访客占到了2%。
根据这一情况变化,组委会不仅在会刊中增加了这方面的信息披露,还在展场中,设立专门宣传栏,介绍茶叶连锁加盟企业。
同时,在二楼还开辟了茶叶科技成果展区、茶旅游资源、旅游线路展区,为有特殊需求的参观商提供了一站式整合信息服务。
很多客户参加的展会多了,自己都疲了,参展的质量就不能保证了。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邀请行业专家和展览专家,对于参展商的展位设计、服务水平以及营销手段等做出客观评估,并在会后提交一份参展质量分析报告,帮助企业在以后不断提升参展效果。
记者:听您这么一介绍,我对今年的茶博会真是很期待呀。
孙:我们今年的一个理念就是“和客户一起创造一个茶博会”,而不是简单地办一个茶博会。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原题为《茶博会,一切皆有可能--专访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秘书长孙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