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昆明名优绿茶的发展趋向
3.2.1 保名茶
五种名茶,各有兴衰历史,除太华茶,其余名茶都亟待抢救。
十里香茶:管养老树,让老茶树恢复生机;做科研,摸清群体的亲缘关系,做香型分析;建品种园,可进一步繁殖、选育。
宝洪茶:做老树的复壮提纯工作,在此基础上建新茶园,恢复生态。
3.2.2创精品
按传统制作工艺加工精品,用于科研和旅游、高档礼品,逐渐发展。
石林茶:在石林的螺蛳塘建精品旅游生态茶果园,针对国内外游人,只生产高档石林系列茶,努力恢复到拥翠、叠翠的水平。兼产萍果、梨、板栗、中药材,显示复合型生态茶园特色,发展石林茶用石林扬名,用石林茶增添石林旅游特色。
安宁禄脿茶:在安楚、安易公路沿线建旅游生态茶果园,产优质的炒青绿茶,让昆明人自己双休、假日出游就能喝到或自制出物美价连的炒青绿茶。禄脿茶拥有成熟稳定的消费群体,加工工艺、制茶技术待完善和提高。
太华茶:创精品就是利用昆明名茶的“名气”,使得名茶不仅是传说中的事物,让其变成海内外宾客获得身心愉悦及口腹快感的精品茶饮。所以,不管是否能找到太华茶的茶树品种,都应恢复太华茶的加工,宣传,用旅游线路发动游客参加寻找名茶树的活动。
3.2.3 弘扬民族茶文化
十里香茶,宝洪茶、太华茶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昆明以自身的传统名茶,培育昆明民族茶文化,充实着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的茶文化,促进云南茶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弘扬民族茶文化重在维护充实历史文化内涵, “保名茶”实质是对昆明名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只有保住了名茶,这种传承才可能延续发展。
弘扬民族茶文化,地方名茶精品是茶文化的物质基础。在茶事活动中,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传承并衍生出思想、观念、人生观、创造力、美感境界等精神效益。这些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无疑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弘扬云南26种民族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实现以茶文化与茶经济相互促进的云南茶产业振兴发展,无论是昆明向国际大都市迈进,还是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都将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西南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