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记者接连走访了四家农资经销店。有一家经销商对记者的到来较为热情,对记者在店里拍照也不忌讳。记者在这家店看到,堆放的化肥都是知名品牌,产品包装符合国家标准,市场价格也较为合理。而其他三家经销商对记者的到来较为警惕,神色慌张。记者在这三家经销店里都发现了问题化肥。
当地一资深批发商表示,这些包装有问题的化肥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他怀疑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此批化肥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正规产品包装都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除标明化肥的有效成分和含量外,还标注详细的生产地址以及企业电话。二是有的产品名称'近似'名牌化肥。这些产品采用与名牌化肥相近的名称或谐音来欺骗农民,并以花哨的包装和低廉的价格来吸引农民。三是产品价格偏离市场价格。与同样含量的化肥市场价格比较,这些产品价格低很多。例如,标称阿根廷产 19%-19%-19%含量的硝硫基复合肥零售价为120元(50公斤),而该化肥的市场平均价格在190元左右。氮磷钾含量为19%-19%-19%的 '美国新×吉'复混肥每袋(50公斤)零售价为130元,而国产的同样含量产品零售价都在170元以上。他告诉记者,今年化肥行情不好,基层农资经销商的销售利润大幅缩水。而问题化肥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经销商的销售利润空间很大,再加上当地农民对肥料真假难以辨识,根本分不清真假好坏。标有同样养分的问题化肥凭借低廉的价格和一些经销商的'热情'推荐,被农民接受。
他认为,假冒伪劣化肥的来源可能有两种渠道,一是当地不法商贩在当地换包装进行批发;二是不法商贩自己做包装,在周围小厂家进行灌装。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化肥制假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假冒化肥产品主要出现在中间销售环节,尤其是终端销售环节。由于知名品牌化肥生产企业规模大,大多以批发销售为主,只能对一级、二级经销商和地方总代理进行约束,但对基层经销商就鞭长莫及。基层经销商往往良莠不齐,甚至本身就在制假贩假。二是仿冒进口名牌化肥较多。国内的品牌企业在各地都有代理商,一旦出现假货或仿冒产品,企业会在第一时间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而仿冒国外品牌化肥名称或打出'近似'国外品牌包装的化肥,会给农民造成错觉,无法分辨真假。
虽然'山寨化肥'的售后服务和肥料质量无法与品牌肥料相比,但是,问题化肥的出现将对当地知名品牌化肥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有经销商认为这是个别现象,也有经销商称'山寨化肥'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经销商认为质量低劣的'山寨复合肥'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同时,'山寨复合肥'产品还扰乱了肥料市场,对市场正常发展非常不利。
记者针对当地化肥市场出现的问题,专门采访了巨野县工商局副局长鹿兰玺。他表示,一方面,在当前化肥市场不够规范、化肥品牌繁多的情况下,出现冒牌产品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也要加强识别能力,不要贪图廉价'名牌'肥料。优质肥料养分含量高、成本高,价格不会低得离谱。近期巨野县工商局将会加大监管力度,对有问题的化肥进行抽检,并将对出现问题的化肥产品就地封存,加大处罚力度。目前事件正在进一步的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