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读大红袍
发布时间 2009-05-19 浏览 20354 次
来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抱着科学救国的伟大理想,先后来到武夷山,进行包括大红袍在内的茶树品种培育,以及栽培、制造工艺的科学研究。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因为时局动荡,刚刚开了个头就中断了。

1953年,年轻的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姚月明,来到武夷山投身岩茶事业。很快就对大红袍产生浓厚兴趣,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他的研究只能悄悄地进行。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70年代无性繁殖成功了大红袍,并制出了第一批成品茶。这些茶的优异品质,很快就获得了茶界认可,成为福建省茶叶外贸的珍稀品牌,而为海外华人所珍重。就连台湾的蒋经国,都曾委托香港茶商,辗转来武夷山找姚月明买了好几次。

不久后,武夷山另一位老茶人,当时的武夷山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利用九龙窠母本,也培育成功了大红袍,制作出了成品茶。经专家们审评,完全可以作为商品茶投放市场。事实上,陈德华研制成功的大红袍产品,此后便成了茶科所长期热销的金牌产品。那种由陈椽题名大红袍,印着玉女峰图案的红色小包装盒,在一段相当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海内外,一度成为岩茶的醒目标志。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