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茶业力走个性化之路
发布时间 2009-08-19 浏览 22773 次
建等地茶商前来考查商谈合作事宜;贵阳开阳地区土壤含硒量适中,极宜茶树生长;花溪赵司茶与三朝皇帝有渊源,品牌文化内涵极具挖掘潜力;乌当区栽种的白茶经过3年的耕耘现已有二千多亩,其内质丰厚、滋味鲜爽体现出高山白茶的独特风格。

  贵阳市农业局刘昌权副局长介绍,贵阳现有茶园6万余亩,与其他茶主产区相比在产量和规模上不具可比优势,若要开发茶必须结合贵阳茶的自身特征,盲目扩产是不可能让贵阳茶在贵州茶产业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几经考证后,贵阳决定整合全市有关扶持资金,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引导茶叶企业走高端、绿色、有机方向,计划每年发展两万亩茶园。贵阳政府积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农户自筹的茶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3年累计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2208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相关区、县按6:4比例匹配资金投入,另采取茶叶企业、农民自筹或贷款及招商引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等投入18980万元。去年贵阳市已有九千余亩茶园获得300百万的种植补助,今年已有首批补助资金500万补贴九千亩茶园,计划2009年有约一千万的茶产业资金扶持。另在技改项目、购置精制茶机具与流动资金的贷款贴息、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方面优先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扶持。按有关规定,符合贵阳茶园种植规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的茶园,今年每亩可获500元的补助,贵阳乌当高寨茶场等茶企业在政府资金、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仅3年时间高寨茶场就建成贵州省规模最大、品质居上的白茶基地。

  贵州省内正掀起开发茶叶热潮,贵阳茶产业发展晚,还有很多需要完善、跟进之处。目前,贵阳大部分茶园种植比较分散、规模不足、茶产品市场知名度较低,茶企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茶市场的研究不够,茶文化的挖掘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记者在采访中感到贵阳茶企积极性高,但市场营销能力是其软肋,且开发市场的实力普遍薄弱,若要单打独斗竞争茶市势必艰辛。如果当地政府能在扶持茶叶种植、加工的同时为贵阳茶产品市场推广工作搭建平台、整合贵阳各种个性化茶产品的优势,共同打造贵阳高品质茶的品牌,那么,这势必会加快贵阳茶市场推广的步伐。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