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老板告诉记者,这几年茶叶市场的竞争比前几年激烈了很多,利润也较以前减少了。
上演“绿”“青”之争
据了解,2003年以前,我市茶叶市场还比较清淡,市民消费的茶叶品种也较为单一,主要以本地的“绿茶”为主。
在赣州市东北路一带经营茶叶店25年多的龚阿姨告诉记者,这片几个卖茶叶的最早是在东北路一带摆地摊的,随着城市建设,2000年开始进店经营。主要销售本地崇义、上犹的“绿茶”。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随着我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我市着力对接福建,融入海西,越来越多的福建、广东老板在赣州投资兴业,也把福建、广东人爱喝茶的习惯带到了赣州,从而将以福建铁观音为代表的“青茶”带入赣州市场。
外地茶叶的进驻,无疑给本地茶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像龚阿姨那样原先以经营本地茶叶为主的小茶叶店了。龚阿姨告诉记者,这几年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开始喝上了铁观音,他们也不得不扩大经营范围,到福建等地进货来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随着一些福建老板也陆续在赣州开店卖茶叶,福建本地人占据了进货渠道的优势,赣州本地的小茶叶店渐渐失去了竞争力,生意也淡了起来,现在来买茶叶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一些老客户。
然而,另一部分资金雄厚的本地茶叶店,为了应对外来冲击,在推销本地茶叶特别是江西名茶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将各地的名茶引进赣州。
2004年,我市茶叶市场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几年来,绿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各地茶叶品种,纷纷在赣州的茶叶市场亮相。同时,各类高档茶庄、茶行也纷纷开张。在这些茶叶专卖店里,黄山的毛峰、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安徽的碧螺春、贵州的毛尖等各地的名茶都可以找到。
升级换代迎竞争
“卖茶叶所获利润较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一名业内人士分析说。据其透露,目前,茶叶零售利润通常在三成到五成之间,而且茶叶档次越高,利润越高。如果销量大,经销商还可以直接到安徽、浙江、福建等茶叶原产地的茶厂拿货。这样,茶商的利润空间会更大。
有人估计,全国茶叶产值已超千亿,其消费市场蛋糕更是巨大,售茶已成为各地的新兴行业。
面对茶叶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的状况,我市的茶叶店纷纷通过升级应对竞争。一方面在业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则抬高入行门槛,让后来者为之却步;其次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买茶的过程不仅是购物过程,也是享受茶文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茶叶店的装修有一定的档次,销售人员的素质也要高;再次,随着QS认证在茶叶行业的推行,不达标的小茶叶店面临关门,知名连锁茶企希望通过设立旗舰店、形象店来增强收编小店的筹码。
据了解,目前,我市知名品牌的茶叶专卖店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吸引更多大品牌总经销和总代理进入市场,将成为做强我市茶叶市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