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余庆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发布时间 2009-09-08 浏览 32570 次
产品”,“贵州省保健科学技术学会推介产品”;“山绿丹”牌苦丁茶荣获贵州省名茶称号;《余庆县苦丁茶栽培及加工技术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狮达”牌苦丁茶荣获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山绿丹”牌荣获首届贵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名牌农产品”;农业部将余庆县列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3年8月,余庆县人民政府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申请,将余庆小叶苦丁茶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受理公告,2005年4月余庆小叶苦丁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专家审定会审定通过。

2004年“雨贞”牌小叶苦丁茶荣获“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构皮滩”牌小叶苦丁茶荣获贵州省名优茶称号;余庆县荣获“全国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县”、“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称号;“富源春”牌小叶苦丁茶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新品名茶博览会茶王赛优质奖。

2005年“雨贞”、“春夏秋冬”牌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

2005年余庆小叶苦丁茶获批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2005被农业部正式通过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含小叶苦丁茶)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5年“贵州省无公害苦丁茶产地”通过认定。

2005年“雨贞”、“春夏秋冬”牌苦丁茶荣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

2006年“春夏秋冬”系列产品被贵州绿色产业促进会评为“绿色产业”称号,同年8月取得自主进出口经营权。

2006年“山绿丹”牌苦丁茶获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等荣誉。

2007年“构皮滩”牌苦丁茶获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等荣誉。

2008年“春夏秋冬”牌小叶苦丁茶荣获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名优茶特等金奖。

2009年 “富源春”余庆春芽和 “ 茗圆春翠芽”,获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 “恒天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银奖。

三、茶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响应省市有关茶叶产业发展的精神,打造茶产业航母,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我县茶产业作为今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定位。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县成立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茶产业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成立茶产业发展中心,乡镇成立茶叶工作站,解决好茶叶产业发展的人、财、物问题。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督查,年终有检查。

2、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余庆小叶苦丁茶现有密植园3.7万亩,绿茶基地2.1万亩。力争到2015年,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实现茶叶产值5亿元。新建茶叶综合交易市场1个,茶青交易市场10个。做好余庆小叶苦丁茶地理标志保护、打造1-2个余庆茶叶知名品牌。

3、建立茶业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发展茶产业,重点用于良种茶苗补贴、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加工厂新建或技改贷款贴息、品牌宣传推介、考核评比奖励、市场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项目资金实行申报制、审核制,确保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同时捆绑扶贫、农发、水利、交通、农电改造、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等项目,多渠道投入,建立茶叶产业风险基金,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4、加大茶园建设力度,建高产优质茶园。加强苦丁茶、绿茶现有茶园管理,对现有茶园进行提质改造的,进行现金补助。凡属适茶的退耕还林地要进行结构调整,疏林地要改林为茶或林下套茶,无林地(含荒芜地、复耕地)要按标准建设茶园,方能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并可同时享受茶业发展相关政策。对单户种茶5亩以上的个人、自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在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前提下,予以贷款贴息,每亩可享受500元贷款贴息,贴息年限为三年。鼓励机关干部职工参与茶产业发展,自建基地50亩以上的可以留职带薪从事茶叶产业发展,同等享受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按区域化管理基地,乡镇配合推动茶叶产业带建设。

5、茶园标准化生产已经实施。近年来,先后探索、研究解决了小叶苦丁茶的引种和无性繁殖关健技术,在省内首次提出了小叶苦丁茶栽培方案,制定《余庆小叶苦丁茶地方标准体系》5个地方标准,2004年上升为贵州省地方标准。《苦丁茶加工与栽培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为余庆大力发展苦丁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6、健全茶叶网络,开拓市场。全县有余庆小叶苦丁茶有限责任公司、构皮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30余家茶庄,个体户生产、加工、销售苦丁茶和绿茶。通过成立茶叶协会,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等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拓展营销空间。各营销企业在全国创办了多家营销网点,培养营销人员近1000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基本形成“公司+农户”、“茶庄+农户”、“经济能人+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

7、举办茶文化节,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我县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坚持对茶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一是与省茶科所、湄潭、凤风县组建了“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共同开发推介茶叶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二是在去年“4.28”成功举办了中国西部茶文化节活动,提升余庆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