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展工对寿宁茶叶品种改良寄予殷切期望
发布时间 2009-09-08 浏览 23585 次
吨,茶园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四位,全县80%以上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针对多年来由于品种老化等原因而带来的群众增产不增收问题,近年来,寿宁县立足生态、气候、资源等优势,确立了打造“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的发展定位,以改良品种为抓手,计划到2012年把原有12万亩的“福云六号”茶园调整改造为乌龙茶3万亩、绿茶6万亩和红茶白茶等3万亩,并培养400名以上制茶能手和一批茶技员,使全县茶业总产值达6亿元,成为闽东最大的生态铁观音生产基地,使茶业真正成为寿宁县的富民支柱产业。目前,已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完成乌龙茶、红茶等改造1.2万亩,引进安溪客商创建裕发、双秋两家集“产、供、销”为一体的铁观音龙头企业,产品得到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张天福老先生的高度评价。今年5月,依托裕发茶叶有限公司基地,创办了寿宁县生态铁观音生产技术培训基地。目前,寿宁生态铁观音茶叶已进入扩大规模、打造统一品牌阶段。

8月19日上午11时,在清源乡日洋铺村铁观音茶叶生产基地里,县茶业局茶艺师吴学宝正在给参加第三期生态铁观音生产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上课。卢展工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一行走进教室,向学员们问好,并与大家聊了起来。当了解到寿宁目前部分已进入采摘期的乌龙茶茶青每斤卖到10多元以上、价格是“福云六号”的10多倍时,卢展工高兴地索性座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声名鹊起,为振兴安溪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寿宁与安溪土壤、气候条件相近,寿宁发展种植铁观音前景同样广阔。”卢展工端起新沏的产自基地的乌龙茶细细品尝,并颔首称赞。“对铁观音最准确、最简洁的表述,应是‘不冷不热20斤’。”精通茶道的卢展工品茗论茶,娓娓道来。他说,红茶性热,绿茶性凉,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不冷不热,其性温和,四季咸宜。常年饮者,一年所需茶叶约20斤左右。以我国13亿人口之众,生活品质提升之速,即使在国内,铁观音茶叶的销售仍然隐藏着巨大的商机。省委书记融知识性为一体、客观而中肯的分析,不时引来学员们愉快的笑声。卢展工说,种好茶是前提,制好茶则是关键,它决定着茶叶品质和销售价格。他勉励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要种好茶,而且要认真学习制茶技术,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引导更多的茶农改良茶叶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并希望寿宁县认真学习贯彻好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升思路求作为,精心谋划求作为,突破重点求作为,艰苦奋斗求作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闽浙边界生态新茶乡建设,为建设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更大贡献。

眼下,寿宁县正以卢展工书记到寿宁调研、指导茶产业发展为动力,加快推进乌龙茶发展步伐。县里计划成立生态铁观音生产集团,统一品牌,走向市场。今秋明春全县计划新发展种植乌龙茶5000亩。县里确定副处级领导和53个县直单位挂钩帮扶53个村各建立50亩生产基地。县生态铁观音生产技术培训基地计划10月份再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制茶能手200名,为部分进入采摘期秋茶的生产加工,提供技术保障。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