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发展趋势是天然无公害,这是陆正文很早就认识到了的真理。在他的茶叶生产基地里,他做到了“三管齐下”:一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他专门购置了26台荧光灭虫灯,与当地茶农签订了无公害绿色茶叶购销合同,保证茶叶鲜叶质量。公司还投资2万元购置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对产品的农残进行检验,确保了原料的收购质量。二是全力推进品种改良。每年都从外地购进良种茶苗300万株,逐步实现茶园的更新换代。三是推广有机茶生产。今年,他调进了60吨有机饼肥,无偿分发给茶农。全乡2600户农民,4000亩茶园,从品种更新换代,到有机茶生产技术推广,到保护价格收购,都在陆政文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不再进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盲目生产。
致富不忘扶乡邻
“我家能有今天,多亏了老陆!”朱堂村昔日的特困户孙伟,念念不忘陆正文的恩情。孙伟父亲去世,母亲痴呆,22岁的弱嫩肩膀难以挑起家庭重担。在“设岗承诺”活动中,陆政文将他作为帮扶对象。帮助安排好痴呆母亲后,陆政文教他谋生本领,并通过熟人将他带到上海打工,使孙伟很快走出困境,学会了自立。
提高茶叶的品质,鲜叶的质量很重要,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今年他将名茶鲜叶的收购价格由以前的10—30元每斤提高到30—50元每斤,使当地茶农每斤鲜叶就增收20—30元。在他的的带动下,全乡新鲜茶叶的收购价平均增长了30%以上。一个春季下来,当地区3000多名茶农人均仅采茶一项人均增收在1000元左右,茶农真正从茶叶收购中见到了效益。朱堂村村民查贵珍身有先天性残疾,生活困难,一直是政府救助的特困户。为了减轻生活压力,陆正文主动把查贵珍召进茶厂务工,每年工资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使一个特困家庭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家乡的土地培育了我。一人富不算富,我的义务就是带领家乡父老做好茶文章,共走致富路!”朴实的陆正文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原题为《发展茶叶产业 带富一方乡邻——记油坊店乡朱堂村农民党员、茶叶营销大户陆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