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叶加良感慨道,“经费缺乏、品牌策划工作跟不上,这些都制约着松溪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松溪地方财力有限,不能拿出较多的资金支持“松溪绿茶”品牌打造。由于经费少,当地的茶业技术部门很难对茶农进行系统培训,县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也难以对“茶叶超标”作出预警、控制。而打造品牌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态等方方面面工作。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当地有关部门也缺少经验,“松溪绿茶”品牌运作管理、生产加工规程及标准化制订等工作还没有完成,推广成效还有待市场考验。
“打造品牌是项长期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叶加良告诉记者,2006年,松溪在本县茶叶发展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共识;2007年,出台了《“松溪绿茶”品牌打造实施方案》,并将申报“松溪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绿茶之乡”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多次邀请专家召开品牌研讨会,为做大做强茶产业出谋献策。与此同时,还注重挖掘、整理松溪传统历史、茶叶传说,将“松溪绿茶”与湛卢三宝“剑、瓷、画”有机结合,突出品牌的文化特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松溪现有茶业加工企业110家,年加工能力15万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茶庄、批发部、专柜200多个,从事茶叶流通人员达4000余人。做为主产区,绿茶生产还辐射到周边的浙江省庆元县及浦城、政和、建瓯、建阳等地,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针对不少茶企业转向生产红茶一事,叶加良表示,长期以来,松溪主要发展单一的绿茶,茶叶企业实力较弱,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走多元化发展模式。目前,当地正加紧推广、引种金观音、黄观音、九龙大白茶、乌龙早等优新品种,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绿茶红茶可以形成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来,松溪‘迎娶’红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眼下,松溪正以“松溪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批准注册为契机,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抓紧申报认定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做好申报“中国绿茶之乡”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实现这些目标,重振松萝茶雄风。(以现标题转载本文者,必须注明来源:“-闽北日报”,否则,请用原题《松溪绿茶渴望更上一层楼》或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