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好特色“鞋”才能走出优势路
发布时间 2009-09-21 浏览 23888 次
果提供了可靠保证。早在八十年代,昌平县委、县政府就制定了以发展苹果为主的山前暖带果业发展方针,崔村镇正处于该产业带的中心。当时崔村乡党委、政府顺应潮流,借助东风,大力扶持山区农户种植果树、建设标准化果树基地。主要措施:

  一是积极争取区政府各项扶持政策,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新技术。

  2001-2008年连续八年争取区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对苹果套袋、铺反光膜、精细修剪、建设节水灌溉等进行专项补助。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如今,崔村镇苹果总栽培面积已达7498亩;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100%覆盖,苹果全园疏花疏果、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果园节水灌溉1263亩;目前果园面积正以每年300-500亩的速度递增,仅2008和2009两年就发展了1500亩。

  二是组织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特聘请区林业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镇进行技术培训、指导,积极开办各种果农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组织科技服务队深入农户果园参与生产管理,根据一年四季苹果标准化管理的流程,每年对果农培训30余次,制定了果农上岗资格考核制度,凡从事苹果生产的果农都要经过区林业部门的技术资格认证,形成了完整的“专家———技术员———生产骨干———熟练果农”技术推广体系。

  三是整体宣传,打造崔村镇苹果品牌。

  1998年,大辛峰生产的“新风”牌苹果在全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华名果”,2000年在昆明全国博览会上被评为全国最佳畅销产品奖。“真顺”牌苹果不仅成为全国消费者公认的名牌产品,2005年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远销泰国、香港等高档市场。真顺、香堂、大辛峰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苹果专业村。在北京市和昌平区举办的苹果节上,在全国苹果擂台赛上,崔村的的苹果多次获得苹果果王和其他各单项评比第一的殊荣。崔村镇被誉为“京郊苹果第一镇”。

  四是发展种植、观光、采摘三位一体的苹果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果品附加值,使农民增收致富,崔村镇党委、政府根据昌平区委、区政府对崔村镇“生态、旅游、休闲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依托崔村镇的苹果品牌优势,结合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民俗旅游产业带。

  崔村镇的苹果园,已由过去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旅游、科普体验等多功能新型农业的转变。以香堂、真顺、大辛峰标准化果园为代表的7000余亩品牌果园,已成为北京市最著名的观光采摘基地,每年来崔村镇观光、采摘的游人已达至20万人次以上,采摘直接收入达到800万元。

  以草莓大会为契机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按照北京市、昌平区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加速设施草莓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规划部署,大力扶持农户建设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发展精品草莓基地的方针,崔村镇再次成为产业带的中心。以2012年世界草莓大会在昌平召开为契机,改变南部地区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设施草莓种植,扩大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崔村镇经济发展。目前崔村镇已建成施日光温室651栋,正在建设的640栋,预计年底完成1300栋。草莓产业将成为继苹果产业后带动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

  依托科技 提升传统林果业

  柿树是传统林果业的代表,目前,崔村镇的柿树总栽培面积2090亩,其中山场零散分布的柿树占地1890亩,多为百年老树,品种落后,管理粗放,产量不稳定。为此,经镇党委、镇政府讨论决定,以“保留一部分,改造一部分,发展一部分”为原则,发展柿树产业。2005年,针对柿子树产量低,品质差问题,按着区林业局的技术对200亩柿子树完成落头改造,明年就可以盛产。未来几年,还要加大落头改造的力度,更换新品种,加强管理,提高老柿树的产量。

  科学发展 促进“三果”产业化发展

  崔村镇未来几年,将坚持把“三果”产业作为崔村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后,崔村镇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立足优势,建基地,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

  加快“四优四化”,建设“两带一基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四优”即依托崔村镇的自然优势资源确立苹果、草莓等为优势产品,围绕优势产品打造优势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形成优势经济。“四化”即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二带”是优质苹果产业带和优质草莓产业带,以此齐头并进拉动崔村镇农民致富。“一基地”是在引导“三果”产业带的快速发展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果品深加工基地,提高果品附加值,延伸果品产业链。

  (二)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要实现“三果”产业化发展,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带领。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要求”,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进升级工程。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加快两个转变,实现从无到有,形成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从小到大,培植更多的企业进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行列,发挥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的作用。二是推进一个提升。引导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诸如高新科技,强化节能降耗,增加产品附加值,向高层次、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三是做实三项工作。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各种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集聚。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农业发展投资和融资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采用贷款贴息、技改补助等办法,帮助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以强势龙头企业推动“三果”产业化发展。

  (三)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步伐。要提升苹果、草莓产业的技术含量,首先要抓好科技培训工作。开展技术、管理、市场、政策及法规等培训,培育新型农民、技术骨干、企业家三支队伍。开展与农业院校合作,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实施“科技创新与推广计划”,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控体系,创新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和机制,巩固和拓展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等认证成果,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提升档次树品牌。崔村镇精品苹果产业的发展为新兴的设施草莓产业不仅提供了发展思路,而且奠定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基础。依托已有的8个标准化苹果园和2个有机认证苹果园,发展草莓标准化基地和有机生产认证。以“京郊苹果第一镇”的美誉,加大宣传,树立品牌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草莓品牌的树立,开拓更大的市场。还要加大品牌延伸力度,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通过标准化提高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