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龙井茶叶分为三大产区,一是西湖龙井,就是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地域内;一是钱塘龙井,主要是富阳、余杭、萧山等7区县市;一是越州龙井,主要是绍兴8县市。西湖龙井按照原产地保护的规定,分为一级保护区,主要是梅家坞、狮峰等原西湖乡地域内,二级保护区则集中在龙坞、转塘等,相对一级保护区的产量,二级保护区要大好多。
西湖龙井的“老茶树”,实际名为群体品种,有千年历史,其特点是齿颊留芳,沁人肺腑,香郁叶醇,非浓烈之感,宜细品,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
新老品种各以优势暗战市场
近年来,随着多品种开发和各地品种的嫁接,其新品种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早”,如117、108、43等等。
沈红非常直接地对记者说:“拿当地‘龙井43号’与‘老茶树’相比,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看不出太多差别,但我们看来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外观上看色泽、更重要那种香气和味道,‘43号’都不及‘老茶树’。”
如今,只要是细心的消费者都能在茶叶的产地、条形码上看出是西湖龙井还是钱塘龙井,是一级保护区的西湖龙井,还是二级保护区的西湖龙井。唯一看不出来的是,这个西湖龙井是43号,还是“老茶树”。
由此,同样是西湖龙井,“龙井43号”与“老茶树”之战便显得愈演愈烈。以“龙井43号”为代表的诸多新品种与“老茶树”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个“早”字。
在诸多品种中,只有“43号”是已被国家认可的龙井茶。而“龙井43号”要称“西湖龙井茶”,其前提是要种植在西湖区,由于气候、土质的不同,43号在西湖区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主要是香气,但同样的43号,从表面上一般人根本无法分别。
怀旧让“老茶树”面临新商机
来自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是,在2000年前,龙坞茶园法定亩数为8000亩,为正宗西湖龙井(老茶树),整个原产地70%在龙坞。通过近年来开荒育茶,再加上原自留地,龙坞现有茶园共9000亩。
早在2002年,“龙井43号”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早产是个宝,迟产是棵草。”由于“龙井43号”要比“老茶树”早半个月上市,经济效益开始蓬发,龙坞一些茶农相继挖掉了“老茶树”870亩,种上了“龙井43号”,再加上原自留地和开荒,如今,相继种上的乌牛早、108、117、龙井43号等,共有将近1330亩。
但是,事有轮回,今年开始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苗头,特别是在上海等一些对西湖龙井的外观、口感等颇有讲究的消费者开始重新怀念起“老茶树”了,他们不急着赶早茶,而是专门等“老茶树”西湖龙井的开茶。
由此,出现了这样的例子,西湖龙井老茶树的扛鼎企业——杭州龙都茶业有限公司在“老茶树”刚刚开茶时,就有200多家企业上门签约、预订,总价值在千万元以上。(以现标题转载本文者,必须注明来源:“-今日早报”,否则,请用原题《“老茶树”暗战“龙井43号”》或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