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浙江绿茶”商标 “西湖龙井”往哪儿摆?
发布时间 2009-09-25 浏览 31371 次
说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对于依靠茶叶吃饭的众多茶农来说,统一用“浙江绿茶”商标的做法让他们有点不理解,甚至还有很多疑问。在狮峰龙井茶的主产地杨梅岭村,很多茶农告诉记者,现在的“西湖龙井”已经很有名气了,许多游客都是冲着“西湖龙井”慕名而来,“西湖龙井”已经像浙江特产一样深入人心。大家看重的都是“西湖龙井”这个品牌,再重新申请一个“浙江绿茶”很容易让人搞不清楚状况,这对“西湖龙井”肯定会有影响。

浙江省农业厅也就这一问题向众多网友征求意见,截至目前,48%的网友不赞同申请“浙江绿茶”证明商标,认为不利于浙江省的部分特色品牌茶叶的发展;45%的网友持支持态度,认为“浙江绿茶”的申请有利于浙江省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能提高对外竞争力。

创建新品牌整合名品牌

据了解,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浙江绿茶”的品牌质量,浙江省农业厅等相关单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入“浙江绿茶”的认证办法。对绿茶的生产加工、产品要求、检验规则、外观包装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浙江绿茶进行归类,对每类绿茶产品的品种要求、栽培管理、加工工艺、原料采购、产品质量等环节都建立完善的标准。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产品规范化,使同类产品的质量稳定一致,更好地表现出浙江绿茶的特色。

但是,中国茶叶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打“浙江绿茶”商标预示着浙江茶叶将摆脱单打独斗、各自为营的现状。省内的众多茶叶厂商在统一的旗号下整编集约,作为一个大的“集团”由浙江省政府进行包装,推向国际市场,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把浙江的茶叶统一包装成“浙江绿茶”,实施起来有点不符合市场规律,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是有关部门一厢情愿的做法,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产业发展方向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忽略了浙江省内已经比较成熟的茶叶品牌的特色。把所有的浙江茶叶统统都划归到“浙江绿茶”这个大品牌下,虽然某种程度上对浙江的整体茶叶产业会起到推动作用,但难免有大包大揽之嫌,对浙江茶叶市场分析也有些不够透彻、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茶叶市场的发展规律。

以“西湖龙井”为例,在已经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品牌上再冠上“浙江绿茶”,这种做法有失公平,明明是已经具有成熟的品牌效应的茶叶品牌,在浙江的茶叶市场中俨然是龙头企业的地位,现在却不得不和众多不知名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重新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品牌,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推广,“西湖龙井”已经拥有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在茶叶营销方面也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产业组织,茶叶品牌在消费人群中也得到了认可,重新打上“浙江绿茶”根本没有必要。

一些茶商认为,“浙江绿茶”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浙江省农业厅也意识到开拓国际市场是浙江茶叶要走的必经之路,浙江省农业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要辩证地来看待整个浙江茶叶市场。他们建议,浙江绿茶”应在将中小茶商整合的同时保留像“西湖龙井”这样的知名品牌。一方面“浙江绿茶”可以把众多名不见经传的不太知名的中小茶叶品牌集中在一起,对其集约整合、统一推广,将这些茶叶生产企业、茶农有机地组织起来,探索一条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的产业道路,加快茶叶产业优化改造。另一方面,保留“西湖龙井”等知名品牌,并对这些已经成熟的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力打造“浙江绿茶”大品牌的同时,加强对“西湖龙井”等重点知名企业的品牌建设,完善茶叶市场的质量监管,加大对知名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众多媒体联手积极宣传特色品牌,进一步深化现有知名茶叶品牌的改革,重点引导与支持“龙井茶”和浙江省“十大名茶”等区域性品牌和一些出口品牌的改革,着力优化、培育一批具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

只有“浙江绿茶”与“西湖龙井”相互依存、各有侧重,才能共同建设“浙江绿茶”的品牌大厦,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推动浙江茶叶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时间,“浙江绿茶”能否率领众多浙江知名茶叶成功走出国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品牌,挑起浙江茶叶产业的发展重任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