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玉米主产省,受灾的面积比较大,但不是很普遍,丰收的区域还是占粮食市场主导地位。几年观察市场的经验告诉我,玉米集中上市时,市场拥挤价格就低,已经形成规律。农民收益也靠自身的掌控能力来决定的。更需要早筹划,要有个合适的心理预期。经济状况不好,地趴存放玉米,急于变现的农户,必须急收急卖往前抢,这时的市场是青黄不接的,价格不很高,粮食水分大,总体算账不亏。经济条件好,保管条件好,玉米质量也好的农户,一定选择春天卖粮,卖给粮库或贸易商较划算。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种植品种较杂,一定单打单收,分期卖粮锁定收入。地处玉米深加工企业周边,玉米水分较大的农户,选择收获至春节前卖粮,加工企业随收随加工,水分抵扣较少,比较划算。
杂粮杂豆要顺势走
8月20日开始,从农民电话中了解到,杂粮杂豆的价格突然上涨,绿豆的涨幅最大,由去年秋天以来农民出售每斤2元至2.5元,一下子涨至目前的每斤3元的价格。豇豆出售价一直是每斤1.4至1.5元,涨至现在每斤2元钱。长春宽平大桥市场的杂粮杂豆全线提价,此次杂粮涨价非常突然,前后不到5天的时间,而且不是个别品种的单一提价。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价格波动,主要原因是受北方干旱的影响,干旱的重灾区恰恰是杂粮杂豆的重要产区,今年的产量和质量肯定受到影响。商家的嗅觉是灵敏的,粮食市场历来就有"买涨不买跌"的规律,旱情加重了买卖双方的市场心理预期,导致粮食批发商、经销商开始抢货。
杂粮杂豆涨价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对价格上涨心理预期过高不一定是好事。据了解,吉林省西部农民和部分经销商手中存有大量的绿豆。因为自去年以来,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一直不理想,农民苦苦地等待价格上涨,现在真的来机会了,他们又想攀更高的价格。这个问题要这样看,杂粮杂豆是抗旱作物,减产不等于绝产,吉林省种植面积大,况且旱情并不均衡,收成总量还是不会太少。况且,北方有旱情,其他没有旱情的区域也生产杂粮杂豆,现在的流通已经没有区域界线。如果国际金融危机没有好转,国际市场需求仍然不旺,形不成大量出口的话,主要还是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价格。杂粮杂豆不是基本粮源,价格低就多需求,价格高需求马上减少,这和去年的生猪价格变化一样,猪肉价格升高消费减少。所以价格升高总是有限度的,能正确判断市场走向,适时把握出售时机才是真正的赢家。我给农民的建议是:抓住涨价机会,见好就收,分批出售,锁定收入。(注:本栏文章中"每斤"指每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