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官窑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多见,也有个别六字矾红款,有的甜白器及颜色釉上则为刻款。嘉靖官窑除用年号款外,也有用“福寿康宁”等吉语。青花楷书款,彩瓷上则有“典膳所”、“上用”等矾红写款。字体刚劲有力。
隆庆朝官窑款以“大明隆庆年造”两行六字青花楷书款为主。也有“大明隆庆年制”款。需特别指出的是在此以前明代各朝官窑款基本上都是大明某某年制,而少用“造”字,隆庆款则多用“造”了。故较为特殊,字体顿挫有力,笔划挺拔。
万历官窑器大多用两行六字楷书“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圈款。个别颜色釉瓷用两行六字暗刻款。字型早期较瘦,晚期肥厚,字体生硬有力,颇近颜体,万历朝很少用“万历年制”四字款,所见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偶有篆书四字青花款。
天启官窑款以“天启年制”或“天启年造”四字为多,也有“大明启年制”六字款,字休扁而宽,笔为刚硬似颜体,但较潦草。在一些庙宇供器上如香炉、净水碗等多落干支纪年款。青花款色调不一,深浓无定律。
崇祯时期官窑基本上废除,故题写官窑款的器物极少,所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款。未见四字款,字体兼明、清两代特点。
永乐帝在位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并广泛与外国交流学习。能工巧匠们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烧制成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借郑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访之际,永乐瓷器得以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外销瓷和赏赐附庸国专用瓷),从外国进口颜料(如永乐青花所用的苏麻里青)学习技艺。永乐瓷器中也出现了一批地域色彩浓厚的伊斯兰瓷器,这既是对前朝的继承,也是新时期向外国学习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