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府慧君:踏遍青山人未
下一主题:台湾知名书法家王党的
而在村的另一角,38间养蚕房已经造好,即将投入使用。“统一养蚕,统一育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技术,最重要的是村里清爽多了!”不少村民高兴地说。
名茶香飘致富路
1993年底,30岁的项彩进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的是村里3万余元债务和一片因病虫害面临荒芜的茶园。
“要选准好项目,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这是项彩进上任时的承诺。起初,他用自己的家产抵押,贷款6万元改造茶园,开始走上名茶生产之路。漫天飞雪中,项彩进和县里的农艺师们给茶园开出“良方”:除虫害,改良品种。两年后,茶园有了收益,产出名茶350多公斤,每斤卖到了300元钱。项彩进成了村里的致富典型。在他的带动下,当年村里18位党员新发展名茶150余亩。随后,村里出台规定:村民在本村发展1亩名茶,村里补助200元等。由7位大户成立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更是解决了小户卖茶难的问题……
“名茶之路是走对了,不过,我们现在也出现一些人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新问题。”项彩进向记者吐露了内心的担忧, “品质不抓上去,会砸了咱们村的牌子,我们的致富之源也要断掉。”项彩进酝酿着新的计划,以尽快解决眼前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