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儒:以茶实现人生“软着陆”
发布时间 2009-10-23 浏览 24581 次
关重要。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当好一名老师的决心。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交通不便,每周回一次家,偶尔能坐趟赶集的拖拉机,要不就是陪孩子们用双腿来回走近20公里的蜿蜒山路,其间的艰辛是不言自明的。看着山区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默默不语,决定用他的学识和实际行动,影响他的学生,教好他的学生。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无悔的抉择,默默的奉献,辛勤的汗水终于结出一个个硕果:县级优秀青年教师、优秀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一个个光荣的称号,就是对张顺儒的最好评价与肯定。

  毅然下海 搞印刷厂

  年轻的心,总是有一些不安分的。那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到了张顺儒待的这个小山村,政府鼓励人们自主创业、经营企业,而张顺儒所在的学校也经常鼓励教师去经营校办企业。于是,骨子里流动着一股叫“冒险”的血液的张顺儒也“蠢蠢欲动”了,他说,有时候,人也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于是,他准备接手那个差点被一场大火烧得一无所有的校办印刷厂。

  然而,得知这一消息的家人不同意了。张顺儒说起这事时还隐约有些内疚,“不论你有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你始终是个孩子。有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好好地待在他们的身边”。尤其是在农村,而且加上从小的特殊经历,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的父母就只希望他实实在在的,有个“铁饭碗”,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张顺儒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然而他觉得一个人只有一颗心,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况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再加上他“喜欢尝试有难度的东西”,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1999年,一向孝顺的张顺儒毅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放弃了那份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铁饭碗”的工作,下了海,专心经营起那家濒临倒闭的校办印刷厂。

  那时候,山区中学的办学条件非常差,学生的课桌椅破旧,办公条件极端落后,教学资料贫乏,学生的考试试卷多是教师自己刻写,自己印刷,落后的条件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张顺儒就想,如果能搞活一个印刷厂,添置比较先进的印刷设备,就能快速地解决学校的印刷问题,同时还能为周边的学校印刷资料。若能引进省市先进的教学资源,既为学校增加创收,又可服务别人,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有了这个念头,他开始日夜琢磨着,走访市场,了解行情,比较机械设备价格,筹钱,购置,联系业务,一切做得有条不紊。经过精心的努力,印刷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同时因快速地提供初中、高中的考试资源信息及资料,他们学校的教学成绩也大有改观。

  也许张顺儒天生就是经营的好手,那家本来毫无生气的印刷厂在他的手上竟奇迹般地“起死回生”,而且搞得有声有色,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事业上的成就并没有使他止步,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手头印刷业务的局限性,那就是没办法创造自己的品牌。不过,张顺儒坦言,一直到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跟茶业“挂上钩”。

  不惑之年 再战茶业

  一直到40岁那年,张顺儒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叫《四十男人的选择》的书,于是将其买回来后,如饥似渴地品读起来。书中明智的人生选择,独到的创业见解,让张顺儒眼前一亮,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下定决心,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身为土生土长的安溪人,张顺儒亲眼目睹了那几年来安溪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似乎在一夜之间,“安溪铁观音”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大品牌,当然,虽然声名在外,张顺儒知道,这背后凝聚了安溪县当地政府和人民对这个产业、这个品牌的无数汗水和付出。

  结合几年来自己经营印刷厂的心得,再加上对其他行业包括茶产业的了解和探索,张顺儒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作为一个安溪人,要做到与政府同步,达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就要做茶产业。于是,他萌生了投身于茶产业的念头。而且,张顺儒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能以茶为友,能把茶作为人的后半生的“软着陆”,那应该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万事开头难。张顺儒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是很难在这个茶产业市场立足的。于是,他开始思索,要为自己的茶业理出一条思路。张顺儒开始四处奔走,做市场调查,了解网上销售模式,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经过调查研究,张顺儒渐渐理清了自己独到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在茶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安溪,要进入茶界,找到自己的定位,就要走文化之路。

  而在张顺儒看来,儒学现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已到达了“无处不儒,无事不儒”的境界,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影响深远。而且,安溪自古以来就与儒学有着很深的渊源。

  安溪文庙有着1007年历史,理学大师朱熹、儒学大师李光地都来过此地,这更让张顺儒觉得,他应该把儒学和安溪茶文化糅合在一起。而一位作家朋友的一句玩笑话,更是让张顺儒坚定了他的目标,朋友说:“你要走这条路就太对了,你的名字就让你要顺承儒学来做茶。”于是,张顺儒决定努力以茶为载体来弘扬儒学,成为安溪铁观音这个大品牌中的一分子。

  确定了大方向之后,张顺儒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往前走。众所周知,“仁、义、礼、智、信”,是儒学的核心思想。于是张顺儒决定秉承这五个字核心,开创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之路。

  正是以这样的经营理念为指导,张顺儒的茶企迅速建立了呈辐射状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福建省内的泉州、晋江、莆田、德化、永春,省外的江苏无锡、浙江余姚、山西新绛等已有十几家大客商加盟经营其品牌。

  也正是秉承儒学理念,张顺儒在创业过程中,始终非常注重社会效益,奉献爱心,兴教助学。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中,张顺儒义卖了大部分茶王样品,并将义卖的10.4万元资金捐献给安溪老校崇德中学,深受社会好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张顺儒就在“仁、义、礼、智、信”核心思想的引领下,带领着自己的茶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校企联合 培养茶人

  这一路走来,张顺儒笑着说,因为总体定位较准,自己的茶企一开始就走品牌运作之路,且准备充分,又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虽然也碰到了很多困难,与预想的仍有一些差距,也遇到一些问题,但企业还是在稳定中前行,发展得较为顺利。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张顺儒又开始思考了,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人,是一切事业的载体,在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要成就企业百年大计,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张顺儒认为,安溪茶产业目前的状况,在经历小、中茶业品牌大批涌现之后,必然走向大品牌运营之路,而要在这条路上走好,就有赖于一大批制茶、评茶、策划、营销、管理技能兼备的专业性人才。在这茶产业转型提升阶段,这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张顺儒认为,虽然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但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今年张顺儒与安溪一所职业中专学校联合办学,首次创办了茶业品牌营销与策划专业,并面向全国招收生源。张顺儒介绍说,这个专业以培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技巧、商务公关及谈判技巧,能从事茶业品牌策划与运营管理,市场推广与连锁经营,具有较高管理素质的中高级茶业商务人才为目标。该专业还将聘请行业优秀职业经理或营销师到课堂传授成功的创业体会与经验,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张顺儒还说,学生毕业以后将全部由自己的企业安排实习与就业,相信这种校企合作、公办民助、产学结合的模式,能为茶乡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促进茶乡茶产业的不断发展。

  说到办学,张顺儒笑着说,当过老师的他终于是“回到了原点”。“活到老,学到老。”张顺儒的事业蒸蒸日上,而他的“求学”之路也从未停止,他深知茶文化其深无比,也深知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于是工作之余,张顺儒经常学习,特别是经常翻阅有关茶产业、企业发展的书,不断吸取成功茶企业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

  “创业路途其修远,品牌征程自幽清。开拓进取谋发展,标新立异树典型。”憧憬未来,张顺儒信心满怀。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