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年铸就中国名茶
清乾隆16年,鸡鸣茶被钦定为贡茶,并制模岁岁进贡,神奇的鸡鸣茶最终走出了古寺深院,走出了千山万岭。
鸡鸣茶采天地之灵气,历经250年而不衰,当年寺庙广隆和尚的手工精制茶艺也从寺庙传于千万香客,传于万万民众,它也使得鸡鸣茶在宫廷贡茶和寺内佛茶这两大流派上不断发展提高着,更加精细的采制工艺使得百年贡茶一次又一次地焕发着青春。如今,经一代又一代鸡鸣茶人的深研,在这两大流派上以其“形态有变而神韵不变”、“沿袭传统而光大传统”的求实创新精神,共推出19个品种,以“鸡鸣贡茶”极品为首的“鸡鸣茶院内贡茶”宫廷系列共7个品种,以“鸡鸣曲毫”为首的鸡鸣寺院佛茶系列的12个品种。19个品种如同光彩照人的19荆钗,既血脉相通,又风格各异。
鸡鸣贡茶系列七种产品,皆采摘于大巴山脉万亩纯天然、无污染的茶岭,当早春催动着茶树一元复始之灵性时,那如豆似玉的绿芽不待展开,采茶女便匆匆上山含露而采了。在制作工艺上,该系列严格按照百年贡茶独特手工制茶工艺精制,当经过杀青、扇凉、轻揉等十多个工序严格加工外,鸡鸣贡茶便以其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天生丽质”惊现于你的面前,她外型扁平略显毫,色泽绿润,冲泡汤色清澈绿亮,滋味鲜醇甘爽,久凝而不散,馨香而扑鼻,形如白鹤翩飞,状若仙子凌波,实乃天地精华,堪称茶中一绝。有诗云:白鹤舞鸡鸣,馨香袭古今,贡茶出皇宫,且看万山春!
鸡鸣茶产品通过了全国“QS”及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中国绿色产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国际注册商标,在鸡鸣茶2005年被评为全国“华茗杯”名优茶金奖和全国农博会金奖后,一代鸡鸣茶人乘势而上,建立了5000亩高山茶园,挖掘与弘扬鸡鸣茶传统工艺和厚重文化,陆续推出了适应多种消费层次的品种。
鸡鸣茶简介
鸡鸣茶是茶中上品。早在清朝时期,鸡鸣茶专供朝庭享用。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城口县,与我国两大富硒带紧密相连,区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最适宜于茶叶生长,该县鸡鸣乡是盛产鸡鸣茶的主产地,也是重庆市政府命名的全市唯一的一个茶叶之乡。目前该乡已建成茶园1.2万亩,常年茶叶产量达到213万斤。
鸡鸣茶因鸡鸣寺而得名,据《城口厅志》记载:“鸡鸣寺,相传建于东汉,东南有一白鹤井(山泉),茶树皆明时种植,实属多产茶,以是处为佳。”据考察,清乾隆年间,鸡鸣寺总爷衙门将其茶奉贡圣上,皇帝饮之,顿觉“芳冠云清,味播九区,焕若积雪,哗若春敷,倦解慷除”。便钦赐“鸡鸣寺院内贡茶”印模一枚,渝每年由总爷衙门上贡15斤。“鸡鸣寺贡茶”也因此而得名,驰名于世。
鸡鸣茶的原料为城口县独特的冬青大茶树,鲜叶油绿带浅红色,肉厚为一般茶叶的1.5倍,清明时节前开始采摘。上品茶选用当日采摘的早春幼芽为原料,采取机械化与工相结合的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其生产的“百年贡品”——“春露香”、“渝州畅晚”、“白鹤井”、“上品曲毫”、“上品毛峰”等鸡鸣贡茶系列产品,型美纤秀紧结,油绿带江泽,微透光发亮。沏在杯中,汤青叶绿,饮时味美甘甜,滋味醇厚,有生津止渴、提神清心、利尿化食、去腻溶脂、抗癌健身之功效。
为了承载悠久历史,发扬光大鸡鸣茶历史文化,城口人民为此做出了较大贡献,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鸡鸣寺没有逃脱“大革命”的劫难,寺院被毁,被改为粮仓,但鸡鸣茶的生产一直没有中断,虽然是民间手工制作,产量不大,但它继承了这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1972年由政府投入正式建立了“城口县鸡鸣茶厂”,从此鸡鸣茶走上了正规生产,并将鸡鸣茶注册为“鸡鸣”牌商标。2004年经过改制后的重庆市城口县鸡鸣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大了鸡鸣茶的开发研制工作。加大了茶园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改进了茶叶生产工艺,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研制开发的鸡鸣茶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08年茶叶产量达到121吨,产值达到560万元,实现利税133万元。
目前,该公司已列入重庆市级龙头企业,2009年被重庆茶叶界评为重庆市优秀企业。我们坚信,在当地党政部门和广大茶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下,鸡鸣茶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为这一名优品牌增添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