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山圣王茶
明山圣王茶,相传为公元十世纪中叶,明山寺寺主王审知引种于寺周,后人尊为圣王茶。明山寺座落在中仙乡西华村海拔约900多米的峰谷中,山上有一湖,名曰:明山湖,湖水清澈见底,寺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独特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圣王茶的优良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
圣王茶采制近拟于绿茶,但更精细些。初制工序为凉青→杀青→揉捻→炒干,凉青要求散发部分水分,经初炒初揉初成条后,再复炒复揉,后置锅内温火慢烤干燥,茶色明亮,滋味芳香爽口。
三、华口水仙茶
华口水仙茶产于海拔410米的中仙乡华口村,栽培历史较悠久。据乡中九旬老农口述:从清朝末年起,华口村各家各户均有产茶,每户至少产一担干茶以上。现存最大株水仙茶树高近四米,主干直径达115毫米,单株每次可采制一斤干茶。
当地农民一般是采摘成熟新梢一芽的;四五叶或单叶,将青叶置于笳筣上晒至萎凋状态后,放在架上摊凉,做青时间4—5小时,每隔半小时翻摇一次,当青叶茶香显露,叶绿变成朱砂红色并收缩成汤匙状态时,置于锅上杀青,使叶子柔软,有粘性,再趁热搓揉成条索,最后用焙笼焙干,近似闽南“乌龙”制法。成茶外形粗壮,香气清纯,滋味醇厚,汤色橙黄,耐冲泡。
四、谙头山仙茶
谙头山仙茶产于坂面乡标头村海拔约700多米的谙头山上。有一神话,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客人路过际头村,向陈家讨茶解渴,主人无茶,送米洒代茶。客人很感激,临走时对主人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上山一看,果然满山都是茶树,此后连年不绝,村人皆认为仙人所赐,遂名仙茶。
谙头山仙茶有两种采制方法,一是采一芽的二三叶,将绿叶摊凉失水至软化,再进行杀青、揉捻,经复炒复揉成条索后,再炒干成茶。此种制法要求火温较高,芽叶部分焦红,汤色橙黄,味醇和,俗称“红茶”。一是采成熟的新梢叶片直接锅炒,揉捻,炒干,制成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