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得益于上级渔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乡党委政府的因势利导,得益于徐成友、徐伟、李绍才等这些村干部、党员、养殖大户的创新精神,带动起全乡甚至整个微山湖区水产养殖的科学发展进程。目前,全乡已形成18万亩的养殖规模,水产品年产量达到7200吨,渔业生产总值突破4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
高楼乡渔民首创的科学养殖模式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市渔业局于10月20日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9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来到微山高楼乡现场考察,进行技术论证。专家们经过科学地考察分析认为,蟹虾共养模式是高楼渔民结合实际、成功运用科技成果的一个创新,是渔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渔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亮点。
“高楼模式”对我市渔业技术革命能带来哪些启示?市渔业局长亓彬谈到,我市淡水养殖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把渔业作为开展全市 “三农”工作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来抓,2008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0.4万吨,渔业总产值4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淡水渔业中领先。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淡水养殖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粗放型的,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水平还不高,科技含量,品牌效应仍为不足。
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当前要抓住有利时机,把打造渔业品牌作为建设淡水渔业强市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发展合作社、宣传品牌、培育加工营销龙头四个方面推进渔业品牌建设。要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渔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质量认证、管理方法、监测手段。把培育典型作为推动渔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法宝,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帮扶、合作规范、龙头带动、资金扶持培育一大批像高楼这样的典型,要在发展品牌渔业、提升产品质量下功夫,在 “大而优”上作文章,大力培育壮大南美白对虾、河蟹等优势主导产品,推进淡水渔业大市向淡水渔业强市跨越。
风乍起,吹皱一湖静水;浪击处,涌动万顷波涛。全市渔业科学发展的大潮汛正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