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发刚:芦笋茶香飘四方
发布时间 2009-11-29 浏览 19427 次
蔡店乡桃花村,见到52岁的赵发刚。古色古香的厂房在公路边特别显眼,他说:“我搞了30年建筑,2004年改行种芦笋,2005年才开始学炒茶。”

  芦笋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蔬菜之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西班牙的芦笋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出口量的80%以上。

  2004年,赵发刚和乡领导、农科院专家一起去山东的芦笋基地考察。考察回来,赵发刚果断将建筑公司转手,决定在河滩种50亩给村民看看。

  一些朋友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劝,“你别‘板命’了,搞建筑不比种菜赚钱?”赵发刚回答:“搞建筑赚了点钱,就算芦笋亏了也承受得起。如果种好了,村民就能跟着富起来。”

  争议声中,不少村民跃跃欲试,跟着种了近千亩芦笋。

  再赴山东学炒茶

  农民种出来的芦笋,长短、粗细各不相同。而出口标准要求芦笋粗0.8厘米以上,长度为18—20厘米。这样一来,不符合标准的2元/公斤也卖不出去,很多芦笋白白烂掉。

  2005年,赵发刚再赴山东考察,决定加工芦笋茶。“芦笋尖厚薄不均,比一般茶叶难炒多了,有的已经糊了,有的还没干。”赵发刚喝着满是糊味的茶,一直苦到了心里。半年时间,他炒了约50公斤茶,不断琢磨、改进,终于掌握了合适的方法。

  2006年,赵发刚批量生产芦笋茶。丰收时节,茶厂工人一字排开,坐在窗口掐笋尖。晴天约138公斤芦笋、雨天约170公斤芦笋才能产出1公斤成品茶。

  石家庄一家出口贸易公司慕名来谈合作,要求每年供应250公斤。北京一家公司下了450公斤订单。

  赵发刚说,春节快到了,高档茶需求量激增。今年4月份芦笋抽笋后,产量将提升一倍以上。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