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敬南茶叶助农增收发展
发布时间 2009-11-30 浏览 23432 次
,飞龙洞村的青山组,高山村的发舍组。所产茶叶属天然绿色产品,茶质也较为优良,味道可口。但因为是零星种植,规模不大,茶农没有管理经验,管理单一,加工方法老化落后,茶农对种植茶叶的积极性不高,人们都认为茶是懒庄稼,种了茶近两年还没有收成,没有玉米和烤烟来得快,并且收入不高,从而使大多数茶园荒废。

  面对现状,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宣传种植茶叶的优点和好处,百河村村民邹向顺和吴家坪村村民吴传兴、杨金贵等农户看准种植茶叶的路子,放开手脚,加大投入,加强对茶叶的管理,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取得了成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他们尝到了种茶的甜头。

  村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希望,开始纷纷效仿,群众的观念有了转变,种茶积极性普遍提高。镇农业服务中心及扶贫站因势利导,不断总结成功茶农的经验,用以指导其它茶农对茶园进行除草、松土、修枝,把茶叶种植作为主要产业来抓,茶叶种植走上了预期的轨道。

  渐渐地,敬南镇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得到人们的青睐,外地茶商经常到茶区查看、收购、加工当地茶叶,这更进一步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茶农们在抓好原有茶叶种植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种植规模不断壮大,农户经济稳步增长,茶农走上以优质茶叶种植致富的发展之路。

  2008年,敬南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茶叶补植1400亩项目,并得到兴义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通过镇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下和外出经商人员的带领下,决定走科技种茶促发展之路,同时在茶区成立了以村支部、村民委为主的项目管护领导小组,根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镇政府对项目的管护做好监督,确保产生效益。购茶种15万公斤,购种肥普钙3000吨,购追肥尿素150吨,整地、播种1400亩,加大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总投资达292.4万元,此次茶叶补植项目,为该镇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茶叶产业迈上了更大的台阶。

  2009年以来,敬南镇党委、政府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结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统筹兼顾,加大对茶叶种植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对百河村及吴家坪村的老茶区进行改造。此次茶叶种植主要规划在原有老茶叶基地200余亩中进行,在吴家坪村明德组、吴家坪组、黑马角组新增1300亩茶叶种植。购茶苗360万株,购有机肥2400吨,整地、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1300亩,项目总投资126万元。在项目建设中,镇农业服务中心、扶贫站、林业站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经预算,项目建成后每亩可为农户创收3000元左右,年平均可为茶区农户创收460万元左右。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农户的传统种植模式,茶农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及质量,同时可解决该镇青年就业难问题,进而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时至今日,茶农吴传兴、杨金贵和邹向顺已成为种茶大户,他们除了种植好自己的茶树外,还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邹向顺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把从书里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农户,从而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杨金贵受到村民拥戴,被推举为吴家坪村村主任。他没有辜负群众对他的信任,利用农闲时间用农村远程教育设备接收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天网、地网播出的内容,结合现代资源共享工程查找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学习致富技术电教片,使其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信息。他还主动联系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扶贫站等部门专业人员,开展以种植茶叶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群众进一步掌握茶叶种植的最新技术和知识,达到科技致富的目的。

  茶叶种植不仅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控制了水土流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