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毕节试验区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09-12-14 浏览 26048 次
物农药(如草乌)等相关产业重要原料。

  (四)加强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基础研究与种子种苗的良种繁育,切实使药材生产从种源优化这一根本环节上保证其优质高产。试验区内药材品种资源丰富,往往同一药材的种质资源也很多,例如半夏就有多种叶型的变异,其生长特性,长势和特性均有一定差异,如果从药材质量和产量等方面入手,选育优良品系或品种,优化品种,对提高药材质量、产量和建树品牌,均有重大意义。

  因此,建议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依托龙头企业在试验区尽快建立“毕节试验区中药民族药材GAP技术指导(包括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中心”与“种子种苗良种繁育中心”。以此作为众多中药与民族药材规范化种植与GAP基地建设在技术、种源保护与良种繁育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五)建立中药民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科技营销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销”相结合[FS:PAGE]的较为完善的中药民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进行试验区地道药材、彝医药(包括其他民族民间单方验方等)、石漠化治理用及食药保健多用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其深度研发,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使具毕节特色的中药民族药新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有序发展。

  (六)加强中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毕节学院开设民族医药专业或增设民族医药理论 、种植与制药技术等课程及实验研究,培养中药种植、研发、制药、营销等人才。鼓励省内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毕节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加强科学技术与区域资源相结合的研究与开发。

  (七)关于与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问题。中药材的销售,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国家批准的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四川五块石、广西玉林等17个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进行交易;二是由中药制药企业直接通过商户在产地购买。特别是后者,日渐成为大宗交易的主要渠道。与大中型的中药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签定供销合同,即可稳定地建立一些药材的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有的药材生产,还可能取得中药制药企业在资金和技术等的资助。因此,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根据生产的药材和市场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与省内外的大中型中药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对口生产所需要的药材。应特别注意开拓市场,宣传自己的药材产品,寻找和了解企业需要的药材品种,花大力气与国内外商家沟通,尽量帮助制药企业解决品种方面的需要,建立直接的购销关系,加强物流中心建设。通过与大型制药企业的战略合作带来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