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更多新材料研究也取得了新成果。成都市将磷石膏和从板房里取出的泡沫,用来制成一种独特的砖,这种砖的强度和混凝土相当,与传统建材比,成本大约低20%至30%,可以直接在现场浇筑,不再加保温隔热层,节约了一大笔费用。
多渠道回收利用———
所有板房都不会被浪费
为了将板房变废为宝,减少浪费,各地正在多措并举,让这些“退役”下来的板房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成都市建委安监站长张佳算了一笔账:“如果单纯当废品回收,成都灾区的1300多万平方米板材面积的活动板房只值470万元,仅为原价值12亿元的0.4%。弃之不顾,则会造成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张佳说,通过多渠道的回收利用,将把污染降到最低,并可望收回资金超过1.3亿元。
为此,张佳带领专项课题组研究出4种综合利用途径,包括作为永久房建筑材料、用作永久房坡屋面和保温隔热层、维持原状作农业产业房、临时租赁给建筑施工单位等。利用板房重建永久性住房的试点,也在都江堰和彭州的4个永久性安置点展开。
“要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和鼓励将板房改建为种养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或其他生产性用房,让产业项目入住板房。”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灾区还可将活动板房就地或就近用于公共服务,比如作为商品市场服务网点的用房、城乡社区活动场所、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用房等。
根据省政府有关规定,对于过剩和多余的空置活动板房,各地可通过委托、转让等方式对板房进行拆卸、修补和重新安装后,用于非灾区的产业发展。对在使用和拆卸过程中报废的空置活动板房,要分类对其构件和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无法再利用的,须拆除和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按民政部安排,我省将储备3000套左右活动板房作为救灾储备物资,这是我省首次大批量储备活动板房。“所有的板房,都不会被浪费。”这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