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张天福先生一百华诞,北京的朋友见其依然精神矍铄、思维灵敏,有意撮合他与张女士。张老认真考虑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乐于接受。然而,张女士却婉拒了。原因有二:一是自己远在南京,还有未竟的演艺事业;二是两人岁数悬殊,世俗定有偏见。
张老心头燃起的希望并未黯淡,寻找合适的老伴相互搀扶度余生的愿望一直萦绕心头。今年,他再次向张女士提出了这一愿望。
这一次,张女士犹豫了。她被这位百岁老人的真诚与执著打动了,她也的确仰慕这位茶界泰斗的声名。可是,自己能逾越无形的压力吗?!思虑再三,张女士慎重地与已成家立业的儿子谈话,并把张天福的传记和论著让儿子拜读。儿子说,这位老人家很了不起,就是年纪大了点,如果您能接受,我们支持!张女士终于下定决心,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告别了在南京优裕的生活,收拾了三大箱行李,风尘仆仆赶到陌生的福州。
在她的行李里,张老看到了6口刷得干干净净的各式各样的锅。他知道,她真的是来过日子了。
【诠释爱情】张老:我们这年纪,(爱情)已跟生理无关
张老: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
在张老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但个别亲友的不理解多少让他感到无奈。对于这个选择,他是笃定的:“将来,他们也许会懂。”“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张老的原配夫人,1991年去世。此后十几载,耄耋之年的张老孤身一人,对于各类茶事活动,乐于也疲于奔命,精力旺盛得让诸多年轻人都自愧弗如。这一回,他告诉记者:“我其实在用忙碌冲淡孤单。”鱼贯步入花甲之年的儿女各有各同样忙碌的生活。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张老觉得生活还是缺失的,他需要有个伴,确切地说是“伴侣”,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
早些年,他就萌生了寻找伴侣的念头,他心下定了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共同的信仰,二是没有拖累,三是身体健康,可以相互照顾。
缘分让他如愿了。如同冬日的暖阳,张女士踏入了家门,张老请年轻的朋友上门为他们拍了合影,贴在了烫金的红本本上。非同寻常的结婚证记载着老人特殊的情感。
记者问,在期颐之年,开始一段崭新的婚姻,是否关乎爱情?张老略为思忖,泰然作答:“其实,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爱情)已跟生理无关,我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如果能交流得好,心情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一样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