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来自湄潭茶产业的报道
发布时间 2009-12-26 浏览 25230 次
潭县发展商品经济有一定基础,但不够理想,譬如,那里还有可种茶的大片荒山没有种上茶,或者是种上茶了,但生产水平不高。就对湄潭茶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

回想当年,湄潭的茶园面积也只有1万多亩,亩产值也就两三百元。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湄潭开始把茶产业作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抓紧抓实。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湄潭出台了《加快湄潭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按照“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的指导思想,举全县之力突破茶叶产业发展,并提出了“制定一个规划、建好一个基地、扶强一批企业、培育一个市场、打造知名品牌”的总体思路。在茶园建设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茶工程,县内“五大茶叶产业带”已建设茶园面积22.5万亩,成为“贵州茶叶第一县”。在基地管理上,湄潭在全省最先启动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建设。在市场建设上看,湄潭建成了国家农业部指定的茶叶专业市场“中国西南茶城”;并率先在茶区建成茶青交易市场,启动茶青农残检测,现已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在品牌打造上,湄潭在全省最先实现了区域品牌“湄潭翠芽”打造,成立了“西部茶海”茶业集团,其产品先后28次获国家级金奖。在企业加工上,湄潭现有规模茶叶加工企业240多家,集现代化、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大型企业10余家,成为贵州茶叶加工企业最多、加工量最大的产茶县。在茶叶深加工上,湄潭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茶多酚、茶籽油等加工企业,延长了茶产业链,实现了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产品开发上,湄潭茶已形成了绿茶红茶、砖茶、针茶、花茶等多样化生产格局,在贵州率先实现了产品多样性的开发。在营销网络上,湄潭茶已在北京、上海、安徽、重庆、广州、贵阳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300余家,形成了贵州最大的茶叶营销网络。

如今,湄潭茶叶年产量已达1.1万吨,产值6.16亿元,茶叶综合收入10.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县茶业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已达38%,在茶区已达85%以上。“湄潭翠芽”茶在今年的“贵州十大名茶”评比活动中,以总评分第一位居榜首。湄潭在继去年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后,今年又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特色产茶县”称号。

采访中,县委书记田刚告诉记者,总书记的两次嘱托,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茶叶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嘱托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在增加茶的附加值上下功夫,做大做强茶产业,让集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茶产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