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对茶业市场管理的缺位也是造成茶业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了解,目前,开办茶叶经销店只要在工商局办执照,防疫站办卫生许可证就可以开业。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茶叶店连必需的工商执照都没有,使得茶业经销市场犹如一盘散沙。尽管技术监督部门每年也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一两次抽捡,但主要是检查茶叶农药含量有无超标,以及包装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产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对于茶叶的质量抽检力度,因专业力量有限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从事铁观音生产、销售的企业很多,然而许多企业目前还是靠在“安溪铁观音”这块地域招牌下“乘凉”,真正拥有过硬的市场品牌的茶叶生产企业极少,缺乏品牌意识,销售不规范,不考虑市场稳定性和客户稳定性,价格虚高,产品包装仿名牌,这种混乱的市场秩序成了茶叶品牌的“杀手”。
“混乱的市场秩序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害而无利的。”业内人士呼吁,茶叶市场呼唤规范化经营,呼唤经销商的诚信经营,同时建议,作为“市场裁判员”的政府应考虑如何将“茶叶等级标准”这块最短的板补上。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一些企业的标准作为参考标准,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规模大小、管理体系、纳税情况等各方面来确认一批品牌企业,以这些品牌企业自身的标准来衡量其他企业,从而引导整个市场,茶价虚高现象也许会应声而退。
五、即时快评:政府对无序市场的管理不能缺位
开放的市场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应充分反映物化社会平均劳动成本的价值——经济学对商品价值的描述,然而,这个经济学理论在茶价上失效了。在现实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天价茶比比皆是,本应是平民茶的“铁观音”通常会卖出贵族价,收购价几十元的茶到消费者手中竟虚高好几倍,每户商家都不是按社会平均劳动成本定价,而是想当然的做出价格决策。
价格背离价值,茶价虚高,病症何在?信息不畅通!茶叶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其特殊性在于,单从外观看,消费者很难辨别好坏,有时看起来差不多的茶叶,实际品质相差很远。许多从事茶业人员与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由于没有客观的标尺区分优劣,就会出现“劣币等质良币”的悲剧。
没有质量标尺,商家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而没任何风险;没有质量标尺,消费者只能雾里看花,常以“黄金有价茶无价”自嘲;没有质量标尺,监管部门望“鬼”兴叹而徒呼奈何。
消费者是最无力的上帝,作为“市场裁判员”的政府对无序市场的管理不能再缺位了,如能将“茶叶等级标准”这块最短的板补上,茶价虚高现象也许会应声而退。(本文最初发表于2006年5月19日,原题为《泉州茶叶价格普遍虚高!无序市场亟待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