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叶的热风技术开发和
下一主题:印度茶叶包装突出个性
谈起「后发酵」,在台湾几乎所有普洱茶的专家,都一面倒的认同只有干仓才能让普洱茶愈陈愈香,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不然,早期的普洱茶大都经过香港来台,在长时间的运送过程中,普洱茶已与大自然的环境有所接触,尤其在香港存放时,实际上已经过香港高湿度的洗礼,来台湾之后,自然放在干燥之处,其滋味的转化才会完整,但若纯就〝新的普洱茶〞存放而言则不尽如此,诚如前几期有介绍某些普洱茶的爱好者,将自己多年的存茶经验在文章上与大家分享,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但某些论点,笔者仍觉得有待论证,就好比文章中有提到将新茶存放至干燥的地方七、八年以上,虽然茶面干净有油光,茶汤明亮又带蜜香,十足的符合好茶的条件,但喝起来,嘴内总是略带苦涩,为什么?有关这问题,笔者也持续实验了五年以上,将新茶分别放在不同温、湿度的地方,长期观察其变化,结果与上述相同,长期存放在干燥地方的茶,口感生硬又略带苦涩,谈不上顺口甘醇,而存放在湿度略高之处,茶汤则有完全不同的表现,比较甘甜、柔顺。这样的结果,让长期研究台湾乌龙茶制作及焙火技术的笔者,百思不解。直到深入了解普洱茶制茶的技术及后发酵的原理的变化后才真正明白,原来普洱茶的后发酵并不同于一般乌龙茶焙火的概念,甚至某程度上是完全相反的思维,如乌龙茶是靠「火」:如热气、辐射能…等将茶叶内含的物质转化,而普洱茶是靠「水」-湿气来让茶叶内质转变。